首页 > 最新信息 > 孩子,真的是“不打不成器”吗?
2016
03-29

孩子,真的是“不打不成器”吗?

孩子,真的是“不打不成器”吗? - 第1张  | 心灵花园网

  在中国很多家长信奉“不打不成器”的教育信条,他们深信“棍棒底下出孝子”。
  就曾亲见这样一幅情景,饭桌旁儿子坐在父亲的对面,扒一口饭,看父亲一眼,那眼神带着询问,更带着恐惧,那个儿子就是常常被父亲打的,那询问和恐惧最后便演变成了日后儿子那畏畏缩缩的性格,多年之后的那个儿子,对人对事,都缺乏勇气,并且羞于去尝试。“棍棒底下出孝子”了吗?随着这个儿子的逐渐长大,并没有少过和父母的斗争。所以,对于以上的两则教育信条,一直是抱着深深的怀疑的。
  心理咨询师表示,其实,在父母打骂下的孩子,会出现种种个性或者行为上的缺陷,比如孩子个性上可能会变得自卑、懦弱,情绪上喜怒无常、焦虑不安,行为上可能会固执、逆反,为了躲避惩罚而说谎,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走上犯罪……
  那么,如果打骂孩子有如此多的弊端,真的是绝对打不得的吗?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故事:
  考入小学后,我不免觉得挺骄傲的。每次父母亲有朋友来家里,我都要偷偷告诉他们我有多聪明、多厉害。
  “阿姨,我已经读小学了!”
  “真的,你不是才5岁吗?”
  “对啊,我跳级考进去的,还是第一名呢!”
  “那进去以后的成绩呢?”
  “除了100分,我连99分都没见过呢!”
  没想到,我刚夸下海口,第二个星期考试就得了个90分,而且跌出了前5名。看到我的成绩单,母亲二话不说,拿出了竹板,把我打了一顿。
  我哭着说:“我的成绩还不错,为什么要打我?”
  “打你是因为你骄傲。你说‘连99分都没见过’,那你就给我每次考100分看看!”
  “我知道错了。以后我会好好学习的。”
  “不止要好好学习,还要改掉骄傲的毛病。别人出自真心夸奖你,才值得你高兴。自夸是要不得的,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懂了吗?”
  “知道了。妈妈还生气吗?”
  “不生气了,要不要躺在我怀里看书?”
  上面的故事就是李开复幼时被母亲打的经历。   
  很多家长打孩子,让孩子不明所以,让孩子只是感觉到了恐惧的负面情绪,这种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而且很多父母是在自己情绪的支配下打骂孩子,这时孩子便成为了父母发泄情绪的工具,这样的打骂对孩子肯定是有伤害的。
  所以,不能说孩子可以打或者绝对打不得,问题只在于我们的教育行为是否是站在了这样一个教育的基点上――是否立足于形成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否是为了促进孩子的人格发展――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值得斟酌、值得商榷的了。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 顾歌工作室(心灵花园) 心理咨询师 圆玉原创

最后编辑: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