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前焦虑:肚子痛、头痛、眼睛疼痛、视力模糊、心慌气短、尿频等症;情绪上烦躁不安、脾气暴躁、情绪容易激动控制不住、坐力不安、有些考生甚至对声光刺激比较敏感。行为上摔东西、抑郁情绪和自卑感强烈。
应对:对高考的期望值不要太高,结合实际水平做出整体评价,找到弱科,重点攻克;不要与其他考生攀比,不可用自己缺点和他人优点比较;学会放松自己,聊聊天,听听音乐,散散步,打球、爬山等;增加休息和睡眠。如果焦虑严重,还需药物治疗。
考试中焦虑表现:考试时感到头脑出现空白,思维能力降低,手足无措,心慌意乱,出大汗,虚脱,难以控制情绪和思维,对考不好的严重后果感到恐惧。
应对:考生应终止答题,闭上眼,做几个深呼吸,两三分钟就可从焦虑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考试后焦虑:担心自己考不好,心情烦躁,不与人交往。
应对:考完试后,考生应该适度地放松,找同学谈谈心,看看电视,出去转转,筹划一下大学的学习计划。每科考完后,考生一定不要找同学议论,以免影响下一科。
考前一两天,静静躺在床上,想像轻松、美好的场景,比如绿地、蓝天。调整好呼吸,想像自己拿着准考证走进考场,监考老师发试卷,拿到试卷检查试卷页数,看题,答题。想像着曾经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预演一下如何解决。这是减压、放松的好方法。
焦虑过于严重的考生,专家建议到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接受治疗。
小点子
宣泄法:当出现心神不定、焦躁不安、看不进书、饭吃不香、睡眠不好等精神痛苦时,最好找朋友、同学谈心说笑,或参加文体活动。
理喻法:用理智战胜坏情绪的困扰。正确评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优势,也看到自己的不足。正视现实,不给自己有过高期望值。
意控法:借助于意念,告诫自己“遇事不慌”、“遇难不忧”,自觉调节情绪,心平气和地进入考场,稳健自如地应付考试。
充足睡眠法:充足的睡眠可使考生消除疲劳、清醒头脑,具备充沛的精力。
调好生物钟:
6时至8时:人头脑最清醒,体力充沛,是学习的黄金时段,适合全面复习功课;
8时至9时:人的耐力处于最佳状态,可安排一些难度较大的攻坚内容;
9时至11时:适宜突击记忆知识点,可事半功倍;
13时至14时:宜休息,可休息调整,养精蓄锐,也可听轻音乐,做放松操;
15时至16时:适宜长期记忆,可合理安排那些需“永久记忆”的内容;
17时至18时:可安排需要复杂计算的内容。
晚饭后:分两三个时间段学习,语、数、外等科目应与另外两门交叉复习;也可在内容上难易交替。
合理饮食:
吃饭最好“少食多餐”,以清淡为主,不要吃得太饱,否则会使脑供血不足,容易造成疲劳;
疲劳时可喝葡萄糖水或吃巧克力,这样可增加热量,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加强大脑兴奋度;
饭后喝些盐水,促进消化液分泌和胃肠蠕动;饭后半小时可吃些水果,以补充钾和钠。
父母:对孩子内紧外松
家长应帮助孩子做好考后心理调整:要有落榜的心理准备;切忌不切实际:有的家长给孩子定的目标太高,很容易导致孩子望尘莫及的悲观、失望心理;切忌经常唠叨:家长在孩子复习迎考期间,不要反复说:‘你用用功呀’、“你要考好呀”等似叮嘱又带几分警告意味的话。这样,会使孩子产生逆反或惧怕心理,惟恐辜负父母的期望,思想包袱加重;切忌忽略细节:考试前夕,孩子的身体在大脑的指挥下,神经内分泌系统处于功能上的亢奋状态。医学上称之为“应急状态”,加上用脑过度,孩子很容易出现饭吃不香,觉睡不沉的现象。如调整不好,还会出现失眠、神经衰弱的症状。家长应尽量保证孩子丰富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关心孩子的细节。
心灵花园心理咨询师 撰写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m.xinlinghuayuan.com/archives/8013
- 转载请注明: 心灵花园网 于 心灵花园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