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信息 > 睡懒觉未必是坏习惯
2014
05-14

睡懒觉未必是坏习惯

    这是一群“边缘”人类,他们每天像猫头鹰一样熬夜,日上三竿才起床,这种颠倒黑白的生活习惯常常被打上“懒惰”、“没出息”的标签,仿佛被窝就是他们人生的坟墓了。但是现在这种观念该改改了,因为科学家已经发现,睡懒觉和一个人的意志力并没有太大关系,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基因,这决定了他们体内的生物钟和别人不一样。
    研究者发现,尽管早起是社会行为方式的主流,但赖床和早起的人在数量上基本持平,均占到人口的10%,另外的80%则介于这两者之间。
    研究人员还发现,早起的人上午工作效率最高,而且也更为健谈和友善,中午时分,头脑的灵敏度会达到高峰。从早上9点到午后4点,早起的人精力都能维持在一个良好状态。对于晚起的人来说,最佳状态出现在一天的后半段,晚饭时间(大约6点左右)是他们头脑最灵活的时候。换句话说,早起的人其实并不比晚起的人更优越,晚起的人也不必自暴自弃,两者仅仅是“出状态”的时间段不同而已。
    体内有个“惰性”时钟
    决定一个人是早起的“蜜蜂”还是晚起的“夜猫子”的关键在于人体的昼夜节律变化,也就是生物体一天24小时的生理循环,即生物钟。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物钟。生物钟通过调节体温以及褪黑素、皮质醇这样的荷尔蒙来控制人体的睡眠和苏醒节律。一个正常的昼夜节律应该是:褪黑素在上床睡觉之前上升,在醒来之后下降。素有“压力荷尔蒙”之称的皮质醇将会在人醒来产生第一个意识之前达到峰值,而体温在夜晚的中间时段降到最低。以此作为标准,一个人“勤劳”还是“懒惰”与否,就取决于他体内这些化学物质的水平变化发生的时间是提前还是延后了。
    儿童通常会晚睡晚起
    慕尼黑大学的蒂尔?罗内伯格教授尤其关注青少年的睡眠周期。他发现儿童通常会晚睡晚起,这个现象会一直持续到他们成年。当他们20岁时,睡眠习惯会发生质的改变。罗内伯格相信,这种突然的变化暗含了生物学原理,同时也是青春期结束的一个标志。在罗内伯格看来,青少年有独特的睡眠需求,因此,人们不应对他们的“懒惰”抱有成见,而是应该让他们尽量遵循这个年龄段应有的生物学特性。
    赖床未必不健康
    赖床因为违背了正常的作息规律,被认为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事实真是这样吗?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的安吉拉?克洛教授发现,早起的人往往伴有较高的皮质醇水平。皮质醇是一种压力荷尔蒙,较高的皮质醇水平会损害脑细胞,甚至导致早衰。
    与此同时,南安普顿大学的研究发现,那些晚上熬夜、白天睡觉的人其健康并未受到影响。我们通常需要7至8个小时的睡眠,这是专家们的普遍共识,但这也是因人而异的。睡眠不足的人判断力会受到严重影响。一个人一夜不睡带来的危害和醉酒驾车差不多。
    早起晚起由DNA决定
    无数研究已经证明,早起和健康、社会经济等并没有任何直接联系。
    此外,新的证据也显示,决定一个人早起还是晚起的最重要因素不是他们的意志力,而是DNA。科学家相信,位于大脑下视丘的十数个基因的交互作用以及这些基因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对人体的昼夜节律有很强的影响。
    著有《夜猫子圣经》一书的作者卡罗琳?舒尔就是赖床的坚决拥护者,她认为不应仅仅因为作息习惯与社会规范不同,就草率地给赖床者贴上“病人”的标签。舒尔认为,尽管医学界有用光线、褪黑素等治疗“赖床症”的方法,但这个过程就如同一个人要将自己的金发彻底变为黑色头发一样,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改变和维持。研究发现,儿童通常会晚睡晚起,应该让他们尽量遵循这个年龄段应有的生物学特性。
    (心潮心灵花园心理咨询师 选编)

 

最后编辑: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