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坐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
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
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为了一两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有些人也觉得不值。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与生活中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人,永远只能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一样,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读到什么?一个对生活始终抱有希望的人,同时,有着坚定的意志的人,他总能找到座位。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婴儿前期即0到2岁,人会面临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希望的美德。”
看来,并不是每个人都敢于去希望的,希望是一种品质,只有0到2岁,人格发展相对完善的人,才能获得这样的品质,不过,如果这样的品质没有形成,也不是无可挽救,可以在后期的发展中得以弥补,但如果后期一直得不到发展就很可能成为他一生的人格缺失。
“在婴儿后期2到4岁,人会面临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在这个阶段中,如果儿童形成的自主性超过羞怯与疑虑,就形成意志的美德;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自我疑虑。”
一个成功的人,往往是敢于希望的,并且有着坚强的意志,为什么成功总属于少数人,而大多数平庸,这很可能与他们4岁前的人格发展有关。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 顾歌工作室(心灵花园) 心理咨询师 圆玉原创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m.xinlinghuayuan.com/archives/27791
- 转载请注明: 心灵花园网 于 心灵花园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