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型人格障碍是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人格障碍,患者一般缺乏自信、自以为难以独立、自愿从属别人、任凭别人左右。且看心理咨询师的分析。
一、表现
1、深感自己软弱无助,有一种“我多渺小可怜”的感觉。当要自己拿主意时,便感到一筹莫展,像一只迷失了港湾的小船;
2、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比自己有吸引力,比自己更高明;
3、无意识地倾向于以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
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对亲近与归属有过分的渴求,渴求是强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与真实的感情无关。依赖型人格的人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趣味、人生规,只要能找到一座靠山,时刻得到别人对他的温情就心满意足了。依赖型人格的这种处世方式使得他越来越懒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由于处处委曲求全,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压抑感。这种压抑感阻止着自己做事或个人爱好。
心理咨询案例 茵,女,24岁。小时候不愿上幼儿园,父母送她去时,每每哭闹。后来直到上大学,仍恋家严重而无法任校读书。生活中她凡事都依赖家人,缺乏独立性。报考研究生时,因找不到具体考试地点而慌张着急,竟乘车回到远离学校十余里的家中向父母求救,而延误考试时间40多分钟,被监考老师取消考试资格。
二、治疗与调适
1、习惯纠正法。
依赖型人格的依赖行为已成为一种习惯,必须破除这种不良习惯。清查一下自己的行为中哪些是习惯性地依赖别人去做,哪些是自己做出决定的。你可以每天做记录,记满一个星期,然后将这些事件按自主意识较强、中等、较差分为三等,每周一小结。
对自主意识强的事件,以后遇到同类情况应坚持自己做。如某天按自己的意愿穿鲜艳的衣服上班,那么以后就坚持穿上几天,而不要因为别人的闲话而放弃,直到自己不再喜欢穿这类衣服为止。事情虽然很小,但正是你改正不良习惯的突破口。
对自主意识中等的事件,你应提出改进的方法,并在以后的行动中逐步实施。如:在制订工作计划时,你听从了朋友的意见,但对这些意见你并不欣赏,便应把自己不欣赏的理由说出来,说给你的朋友听。这样,在工作计划中便掺入了你自己的意见,随着自己意见的增多,便能从听从别人的意见逐步转为完全自己做出决定。
对自主意识较差的事件,你可以采取诡控制法逐步强化、提高自主意识。诡控制法是指在别人要求的行为之下增加自我创造的色彩。例如,你从爱人的暗示中得知她喜欢玫瑰花,你为她买一枝花,似乎有完成任务之嫌。但这类事情的次数逐渐增多以后,你会觉得这样做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你如果主动提议带爱人去植物园度周末,或带爱人去参观插花表演,就证明你的自主意识已大为强化了。
依赖行为并不是轻易可以消除的,一旦形成习惯,你会发现要自己决定每件事还是很难,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回到老路上去。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简单的方法是找一个监督者,最好是找自己最依赖的人。
2、重建自信法。
如果只简单地破除了依赖的习惯,而不从根本上找原因,那么依赖行为也可能复发。重建自信法便是从根本上加以矫正,治疗依赖型人格障碍。
第一步,消除童年不良印迹。依赖型的人缺乏自信,自我意识十分低下,这与童年期的不良教育在心中留下的自卑痕迹有关。你可以回忆童年时父母、长辈、朋友对自己说过的具有不良影响的话,例如:“你真笨,什么也不会做。”“瞧你笨手笨脚的,让我来帮你做。”你把这些话语仔细整理出来,然后一条一条加以认知重构,并将这些话语转告给你的朋友、亲人,让他们在你试着干一些事情时,不要用这些话语来指责你,而要热情地鼓励、帮助你。
第二步,重建勇气。你可以选做一些略带冒险性的事,每周做一件,例如:独自一人到附近的风景点做短途旅行;独自一人去参加一项娱乐活动或每周规定一天“自主日”,这一天不论什么事情,绝不依赖他人。通过做这些事情,可以增加你的勇气,改变你事事依赖他人的弱点。
三、自恋型人格障碍案例解析
古希腊有个神话故事:英俊的美少年纳喀索斯,有一天在水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便一见倾心,再也无心顾及其他人和事,一直留在水边不忍离去,最后终于憔悴而死。后来,人们便以纳喀索斯的名字来命名自恋症。自恋型人格障碍是指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表现 自恋型人格在许多方面与愿症型人格的表现相似,如情感戏剧化,有时还喜欢性挑逗等。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想症型人格的人性格外向、热情,而自恋型人格的人性格内向、冷漠。
自恋型人格的自我中心特点大多表现为自我重视、夸大、缺乏同情心、对别人的评价过分敏感等等。他们一听到别人的赞美之辞,就沾沾自喜,反之,则会暴跳如雷。他们对别人的才智十分嫉妒,有一种“我不好,也不让你好”的心理。在和别人相处时,很少能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的情感和需要。由于缺乏同情心,所以人际关系很糟,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的心情,加之他们有不切实际的高目标,往往易在各方面遭受失败。
(一)症状至少符合其中的5项,就可诊断为自恋型人格障碍。
1、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尽管不一定当即表露出来);
2、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
3、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人特别关注;
4、坚信他关注的问题是世上独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了解;
5、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6、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
7、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
8、缺乏同情心;
9、有很强的嫉妒心。
心理咨询案例 志申,男,34岁,博士。从小学起便一帆风顺,保送读大学,推荐读硕士。约在半年前,在读博士后期间写毕业论文时,有一件事令他十分苦恼。起因是他写了一篇自认为有价值的论文,并深信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但当他完成过半时,却很难继续下去。因为他的导师对他的文章不以为然,并且说他的研究行不通,劝他停止。而他认为,这是导师嫉妒他,怕他超过自己,颜面无光而加以制止。为此,他白天紧张,晚上失眠。
据调查,他的导师及同学都认为志申的论文非常一般,几乎没有什么新的见解,论据也不全面。平时他总是以一种优越感与人相处,稍有不如别人的时候,使会妒性大发,或把别人贬得一钱不值。志申患了自恋型人格障碍。
(二)治疗与调适
1.解除自我中心观
自恋型人格的最主要特征是以自我为中心,而人生中最为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是婴儿时期。由此可见,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行为实际上退化到了婴儿期。朱迪斯・维尔斯特在他的《必要的丧失》一书中说到:“一个迷恋于摇篮的人不愿丧失童年,也就不能适应成人的世界”。因此,要治疗自恋型人格,必须了解那些婴儿化的行为。你可把自己认为不讨人喜欢的人格特征和别人对你的批评罗列下来,看看有多少婴儿期的成分。例如:
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一旦不被注意便采取偏激的行为。
喜欢指使别人,把自己看成是至高无上的。
对别人的好东西垂涎欲滴,对别人的成功无比嫉妒。
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你可发现以上人格特点在童年便有其原型。例如:
总是渴望父母的关注与赞美,每当父母忽视这一点时,便耍无赖、捣蛋或做些异想天开的动作以吸引父母的注意。
童年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总想占有一切,别的小朋友有的,自己也想有。
明白了自己的行为是童年幼稚行为的翻版后,你便要时常告诫自己:
我必须努力工作,以优异的成绩来吸引别人的关注与赞美。我不再是儿童了,许多事都要自己动手去做。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好东西,我要争取我应得到的,但不嫉妒别人应得的。
还可以请一位和你亲近的人作为你的监督者,一旦你出现自我中心的行为,便给予警告和提示,督促你及时改正。通过这些努力,自我中心观是会慢慢消除的。
2、学会爱别人。
对于自恋型人格的人来说,仅仅抛弃自我中心观念还不够,还必须学会去爱别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放弃自我中心观的重要性,因为你要获得爱首先必须付出爱。弗洛姆在他的《爱的艺术》一书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幼儿的爱遵循“我爱因为我被爱”的原则;成熟的爱遵循“我被爱因为我爱” 的原则。不成熟的爱认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认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维尔斯特认为,通过爱,人们可以超越人生。自恋型的爱就像是幼儿的爱、不成熟的爱,因此,要努力加以改正。
心理咨询师分析,生活中最简单的爱的行为便是关心别人,尤其是当别人需要你帮助的时候。当别人生病后及时送上一份问候,病人会真诚地感激你;当别人在经济上有困难时,你力所能及地解囊相助,便自然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只要你在生活中多一份对他人的爱心,你的自恋症便会自然减轻。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心灵花园/顾歌工作室)上海心理咨询师 选编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m.xinlinghuayuan.com/archives/20198
- 转载请注明: 心灵花园网 于 心灵花园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