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天地 > 逗你,但是你能哭
2014
07-24

逗你,但是你能哭

  多少人体验过可以在家里自由的哭泣,对方不斥责,不焦虑,不攻击,而是做一个陪伴着,抱着你,让你尽情地哭。
  在电影《十诫》中的一个故事中,平安夜的时候,男主人公的前女友说自己的丈夫失踪了,要他陪她去找,而真相是,她已经独自过了两个平安夜,怕熬不过第三个,于是想找前男友来陪伴。
  男主角答应了,虽然他隐约知道真相是什么?但还是陪着她在平安夜去寻找他的老公。
  在凌晨的时候,男主角回家,惊醒了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只是紧紧得保护他,什么话都没有说。
  虽然剧情平淡,但是却相知。
  国内著名心理专家顾歌老师在他的咨询案例中,经常提到“抱慰”一词。这位丈夫对前女友,妻子对丈夫,就是抱慰。我不过分过问你的痛,我只会陪伴你,让你更好得陪伴它。
  但这种抱慰在中国家庭简直是奢侈,我所了解的中国家庭故事里,哭就是罪过。在各种关系中间,都有一种逻辑--你哭,就是我做的不够好。所以我们都不准对方哭。如果对方一哭,健康的人会有自责,不健康的人甚至会有暴怒。我们从来不是这去抱慰对方,而是希望对方停下来,或者是给这个哭一个解释。
  孩子的哭,本身就是很纯净的,而且原因也容易找,也容易安抚,但是中国父母对待孩子哭的态度,却是如此得奇葩。  
  听到比较夸张的一个故事是,是一个大家族,如孩子哭,大人就把孩子按到,掰开牙,塞一把盐到孩子嘴里。再关上孩子嘴巴,逼问,你还哭不哭。如孩子摇头示意不敢,才将孩子放开。这是对孩子何等残酷的虐待!
  这样做的想法是,不去关心你到底什么了,不去理解,宽慰你,而是只寻求表面的安稳,只要让你看起来没事,我就心理他是。
  有一位妈妈曾经跟我说,有一次她的孩子跑过来跟我说,我很想哭,但是怕爷爷奶奶说我,我希望你帮我挡一挡。
  果然,孩子一哭,爷爷奶奶就非常焦虑得过来问,你怎么了,怎么了?你妈打你了吗?解释一番后,她把两个老人请出去,把门观上,让孩子好好哭一回,等孩子哭完了,说,我舒服多了,这期间没有指责,只有抱慰。
  对哭泣的态度,其实就是中国人对待感受的态度。哭,多么罪过,谈感受,多么羞耻。
  原因是,你哭泣,勾起了我内在小孩的哭泣,你谈感受,勾起了我敞开心却不被看见甚至羞辱的羞耻感。一位网友分享了一个更美的故事:
  小时候在爷爷家哭是家常便饭,一受委屈就到爷爷家里去撒泼,去打滚,跳脚,叫嚷,爷爷为此提供木地板,给一舒适的环境来让我哭,而他坐在门外不声不响,毫不干涉,因为这个原因,我现在内心还保持者一份善良和纯真。
  而往往矛盾是,我们不仅不接受孩子哭,相反的是,我们还喜欢去逗孩子。
  二位网友讲了二个残酷的故事:
  1)昨天在电梯里看见一个5.6岁的小孩在请求妈妈把他的牛奶打开,央求了好久,而妈妈接过来打开自己就喝了,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妈妈则哈哈大笑,觉得在逗孩子开心,为什么成年人总是在辜负孩子们毫不设防的信任。
  2)“逗”小孩,有一个极端的案例是,有个小孩的父母在外地工作,一群大人开它玩笑,说你爸妈不要你了,再也不回来了,小孩说不是的,但那些大人都坚持说是的,孩子哭着跑了。跑到一个码头天天坐着等,开始大人们不介意,后来这小孩就精神不正常了。
  类似的故事很多,可能每个中国小孩从小都经历过,这让我不禁觉得,把残酷的事情当做笑话来讲,也算是中国特色吧。
  特别是,这种事情最容易发生在父母和孩子之间,有多少人经过过这种情况?你觉得最屈辱的事情,却一直被你父母当做笑话来讲。
  我觉得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把那些心灵敞开,单纯敏感的孩子,弄得像成年人一样粗糙,粗鄙。
  既不让孩子哭,又喜欢逗孩子,在这种更诡异的氛围下,我们这个社会实在没有资格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逗你,但是你能哭 - 第1张  | 心灵花园网

最后编辑: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