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高考后学生易现心理问题,需学会自我调节
高考结束后,考生马上就进入“后高考时期”,即填报志愿和学校发榜与招生工作前的时期。一些家长以为高考一过,考生的心理情绪问题便会减轻,对考生也不再细致关心。但事实上,尽管高考结束了,考生还要承受许多心理压力,还有很多潜伏的心理危机,有些甚至“一触即发”,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此时更需要呵护和关爱。有专家表示,在“后高考时期”,考生容易产生突发性的心理冲突和生理紊乱现象,应引起足够重视。
六成考生考后“焦虑”
据心理专家不完全统计,高考结束到录取结束这段容易被忽视的时间里,60%―70%的高考考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近20%的考生会因为过分焦虑而影响了日常生活。
在高考后的6―8月三个月内,不论是考生还是家长,期待中伴有焦虑,已经成为一种心理常态。高考结束后随之而来的对考试结果的预测和获知,会让许多考生有不同程度的突发性心理冲突,出现生理紊乱现象。有一些考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陷入痛苦的情绪体验中,这时的他们看到的只是自己的缺点,总觉得自己技不如人,低人一等。一些性格内向的考生,还可能由于过分焦虑、恐慌、烦躁等而做出极端的事。
据了解,很多考生被发现有心理障碍时,往往是已进入了抑郁期,抑郁的治疗比一般的心理障碍困难。因此家长要及早发现学生异常心理的苗头,尽早释放考生心中的不快,让考生在上大学之前,拥有健康的心理及体格,以应对接下来的学习与生活。
四种类型不健康心理
●放纵型心理
放纵型考生在考生群体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他们认为高考结束便意味着苦日子熬到头了,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弥补自己这么多年来的艰苦奋斗,因此毫无节制地玩。有些家长面对这些行为,虽心感不妥,但都会纵容,使此类现象愈演愈烈。甚至有些考生还就此染上一些不良习惯,严重的还会误入歧途。
●抑郁型心理
抑郁型考生的表现是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低落,有些还伴随出现强迫思维强迫行为,自怨自责。有的人甚至由于性格突变暴躁,让人觉得难以理喻,与家人争执中情绪一触即发,严重的会出现轻生念头,甚至采取轻生行为。
●茫然型心理
茫然型考生从原来紧张的高考学习中一下子放松下来后,会出现一段真空状态。对于相当多在高考路上一直被父母、老师推着走的学生来说,随着压力的释放,会产生一种虚无、无所适从的感觉。尤其高考后父母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要求的变化,大家期待的眼光都放在分数时,这种感觉更明显。
●焦虑型心理
考后焦虑型心理也比较常见,许多考生在考后会出现这种患得患失的状况,尤其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的考生。他们往往期待值比较高,但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由于不确定性而变得焦虑。这种焦虑对于那些心理素质弱的考生,还会持续加重。比如有些高考学子会出现由焦虑到失眠,再从失眠到抑郁等。
多种“药方”为考生解压
正因为高考后考生的心理问题的复杂性,作为家长和老师,更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想办法帮助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了解心理调节的重要性。
首先,应该了解孩子产生消极情绪的主要心理原因,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及时排除孩子们的各种心理困扰。
其次,应帮助孩子学习一些必要的自我心理调适技术。例如:离开令人不快情境的转移思路法;走入大自然、改变自己抑郁心情的亲近动物和植物法;为失败寻找 “借口”的理喻反向法;树立自信的自我暗示法;以及宣泄心情的谈心法、记日记法等。让孩子远离不健康的心理情绪,满怀自信,走进大学新生活。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m.xinlinghuayuan.com/archives/3567
- 转载请注明: 心灵花园网 于 心灵花园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