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学校的路上,坐我旁边的是位大学生模样的女生,而坐在我们对面的是两位年轻人,年龄看似与我相仿,三十上下,不过从着装和言行举止判断,应该是已步入社会的从业者。
自上车之后,我就习惯性地拿出随身携带的一本书在看。女生的话也很少,除了一开始让我帮她将较沉的行李箱放入行李架,说了句“谢谢”之后,就一直捧着IPAD,戴着耳机看电影。对面的两位年轻人无所事事,似乎很无聊,所以一直往返于座位和吸烟区之间。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一次检票的时候。当女生拿出学生证递给列车员,列车员不禁感叹了一句,“不错啊,浙大的研究生!”列车员不大不小的声音,引起了周边乘客的注意,大家纷纷向女生投来内容各异的目光。女生的神情害羞中透着些许的自豪,但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将学生证放入包内。这时,对面的两位年轻人似乎找到了消遣的话题,他们开始高谈阔论那些从网络上或者来路不明的关于现代大学生的种种劣迹的报道和传闻,在他们的口中,现在的大学生俨然成了一群不学无术的废物,而读书也成了一种糟蹋时间和金钱的无用功。女生忍不住开始与他们辩驳,但这种“秀才遇到兵”式的讨论,结局是可想而知的――只能落个“有理说不清”的憋屈。
最后,女生在他们的一句:“你们这些大学生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以后照样给我们这样的人打工!”而彻底放弃了“抵抗”。
或许,连女生自己也没有意料到,刚刚还带给她自豪感的名牌大学高材生的身份,现在却带给她无法释怀的委屈和深深的无力感。这让我想起了三年前还在读研究生的自己。
因为,当时我也不是确切地知道读书是为了什么?读书能给我们什么?是知识吗?如果知识不能带来较丰厚的收入或较高地位的工作,那么知识又有何用?知识不能直接地置换成经济收入,读书被认为“无用”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于是,这个社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类似于火车上那两位年轻人对女研究生的奚落就不足为奇了。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摆脱“生存”这一层次,始终以功利性的眼光来看待读书(教育),因此他们永远只看到读书(教育)的功利性一面。
然而,读书(教育)不是只有功利性这一面,因为现实告诉我们,金钱或权利不能直接等同于人的幸福,要不然这个世界就不会存在那么多不幸的富豪和沦为阶下囚的权贵。心理学认为,人的幸福是某种需要被满足或愿望达成时的主观体验,因此当金钱或权利再也无法让人感到满足或帮助人实现愿望时,金钱或权利也就无法让人体会到幸福。
我想,没有人会否认,读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幸福。当我们拨开功利化的迷雾,去追寻读书与幸福之间的关系时,我们会发现:既然幸福存在于人的希望得以实现时,那一定有一条普遍而有效的规则去达成目的,而读书的价值就在于让人们了解这些规则且从遵守这些规则中获得幸福。而此时,书中便不是只有黄金屋、千钟粟或颜如玉,而是让你我能够“诗意地栖息”的世界。
我希望有一天,当我们不得不面对“你们这些大学生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以后照样给我们这样的人打工!”的傲慢与偏见时,可以以一种不卑不亢的姿态,笃定地说到:“对不起,我的幸福不是你能理解的!”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m.xinlinghuayuan.com/archives/31965
- 转载请注明: 心灵花园网 于 心灵花园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