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6个月以后,孩子开始越来越怕陌生人,怕高,怕黑,怕孤独。这个发展可被理解为伴随幼儿独立能力发展的成熟,一种增加遇到危险的能力。婴儿具有的天性使得儿童在遇到危险时倾向寻找母亲。无需用仇恨的非理性投射来解释婴儿恐惧,尽管这样的恐惧可被投射加剧。典型的是,非常害羞,恐惧的婴儿是那些在他们不安时,不能得到可靠依恋的婴儿。
依恋理论可解释为何受虐待的孩子长大后会变成施虐的父母。
1)安全依恋
依恋关注亲子关系。心理咨询师认为养育对婴儿的影响大于婴儿自身的影响。
婴儿寻求依恋的表现可以是立刻跑向母亲,当母亲抱起后很快安静,一会儿要求放下,去玩玩具。这类儿童发展了基本信任。
2)非安全依恋
分为2类:回避型和矛盾型。
1) 回避型婴儿
这些婴儿在陌生环境下对再聚的特征反应是对母亲没有欢迎,有的很淡漠。他们不愿被抱。他们时常把母亲的注意转移到玩具。令人困惑的是,引起较强依恋的事件几乎不引起此类儿童的反应。
2) 矛盾型婴儿
这部分婴儿会因分离而表现强烈的不安,母亲回来后会非常矛盾,即想接近母亲,但又想发怒,因此很难平静。
家中观察显示,在陌生环境中婴儿的反应与他们第一年获得的母爱本质密切相关。
简言之,有安全感的婴儿的母亲是敏感而且可及的;回避型婴儿的母亲情感表达受限,对亲密接触反感。矛盾型婴儿的母亲喜欢肌肤接触,但不稳定,更多的是满足她们自己的需要而非婴儿的需要,这种不稳定的反应会引起混乱。
在了解了婴儿的依恋类型之后,相信对家长教育孩子一定会有不少帮助的。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m.xinlinghuayuan.com/archives/31590
- 转载请注明: 心灵花园网 于 心灵花园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