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岁婴儿的心理教育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1902年出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父母都是丹麦人,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人格发展持续一生,并把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心理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还指出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第一阶段:婴儿期(0~1.5岁)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的心理冲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希望品质。如果危机没有得到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惧怕。
这个阶段的孩子最为孤弱,因而对成人依赖性最大。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如果父母的照顾是充满爱和及时的,那么孩子就可以不必为失去一位慈爱和信赖的母亲担心,所以,当母亲不在身边时,他们也不会有明显的烦燥不安。
埃里克森说,一旦某一阶段的特征危机得到积极的解决,那这个人的人格中就形成“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这一阶段的孩子最重要的对他人关系是母亲,孩子的需要与行为:当他饥饿时需要妈妈喂食物;当他受惊时需要妈妈的拥抱;当他哭泣时需要妈妈的安慰……这样孩子就知道他的重要性与家长是多么地需要他。需求被满足的孩子:成年后性格开朗,对人充分信任。没有被满足的孩子,成年后表现为:极度害怕被抛弃;拼命地想寻找一个依赖对象;需要别人的照顾;深信不能信任任何人等。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 顾歌工作室/心灵花园 专家心理咨询师 温漫荣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m.xinlinghuayuan.com/archives/26654
- 转载请注明: 心灵花园网 于 心灵花园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