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信息 > 相似性与差异性
2014
05-14

相似性与差异性

    一:引言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说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明有相同爱好以及性格和价值观的人容易玩得到一起,或者反之在一起时间长的人容易培养和 形成相似的爱好以及性格和 价值观。
    生活中我们又常常说到: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又说明了在需求方面存在互补才存在吸引,不过对于不存在互补的是否一定相斥,在下面将会慢慢予以叙述。
    二:几种关系的分类
    1. 相似性的关系
    当与那些和我们比较相似的人进行交往的时候, 一定程度上我们是在寻求一种归属和认同。那些与我们一个“群”的人,仿佛是另外一个自己,是自我在别处的一种外化。我们能遇到越多相似的人并愉快的交往,我们的自我就能 得到更多的外化;我们的这个相似性的“群”越大,我们的自我 也就被放大的越多。
 相似性与差异性 - 第1张  | 心灵花园网    1)和我们相似的人,如果相比而言比较强大,我们会有发自内心的感动和钦佩之情;
    2)和我们相似的人,如果相比而言比较弱小,我们会有发自内心的关怀和照顾之意。                                    
    3)总之和 我们相识的人,就是存在于 不同地方和不同时间里的“自我”:或许比自己年龄大,或许比自己年龄小;或许比自己睿智聪慧,或许 比自己迟钝愚鲁;或许和自己一样 是 同性,或许和 自己不同是 异性等等。
    这种相似的结果自然是――惺惺相惜。
    2. 差异性的关系
    1)互补性的差异:这种差异就 是指双方能够互相给予对方所需的,能够实现双赢的这种关系。这种互补可以是各个方面的,比如:能力方面的互补,情感方面的互补,性格方面的互补,以及不同层面需求上的互补:生理,安全,归属,爱和被爱,尊重。
    这种互补的结果自然是――异性相吸。
    2)矛盾性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指双方不仅不能给与对方所需,反而总是会在对方厌恶和敏感的地方不断的给予有意和无意的刺激。这种刺激也 自然是各个方面的,以及不同层面需求上的刺激,不再重复。
    这种矛盾的结果自然是――水火不容。
    3)疏离性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指双方仅仅是不同,既不能互利也不能互害,在 需求上基本上不 存在太多的联系,只是在认识上知道对方的存在。
    这种疏离的结果自然是――若即若离。
    三:关系的组合
    任何人与别人的关系如同希波克拉底的人格划分一样,都是几种的 关系的组合,某种关系为主的组合方式存在的。
    1:相似性为主的关系:和别人保持这种关系的人,在相处中以求同为主,虽然也会有互补,矛盾,疏离这些插曲的存在,但是主旋律是【同】。
    1)相似性:是求认同,同而不和,保持独立性;和啦,就是互补性关系的结果。
    2)相似性:不求完全的和,但是和气还是要的;冲突,就是矛盾性关系的结果。
    3)相似性:就一定要有比较多的联系;太过于隔绝啦,就是疏

[1]

离性关系的结果。
    2:互补性为主的关系:和 别人保持这种关系的人,在相处中以求和为主,虽然也会有求同,矛盾,疏离这些内容的存在,但是大背景是【和】。
    1)互补性:就求融合,和而不同,双方为一体;只同,就是相似性关系的结果。
    2)互补性:欲达到高度的融合,必须包容冲突;对抗,就是矛盾性关系的结果。
    3)互补性:相互的支持和 给予,一定相互接近;冷淡,就是疏离性关系的结果。
    3:矛盾性为主的关系:和别人保持这种关系的人,在相处中以冲突为主,虽然也会有求同,求和,疏离这些因子的存在,但是粗线条是【斗】。
    1)矛盾性:虽有共同处,总是冲突,难以和解;同啦,就是相似性关系的结果。――这种矛盾性为主的相似性,反映的就是【同性相斥】。
    2)矛盾性:互相攻击,互相伤害,水火不相容;和啦,就是互补性关系的结果。
    3)矛盾性:相互联系相互 纠缠,为一个共同体;散啦,就是疏离性关系的结果。
    4:疏离性为主的关系:和 别人保持这种关系的人,在 相处中以疏远为主,虽然也会有求同,求和,矛盾这些的元素 存在,但是总方向是【离】。
    1)疏离性: 主动把距离拉的很远,来淡化相同处;同啦,就是相似性关系的结果。
    2)疏离性: 采取漠然的方式,忽略掉相互的需求;和啦,就是互补性关系的结果。
    3)疏离性:选择回避的模式,搁浅掉正常的冲突;斗啦, 就是矛盾性关系的结果。 
    5:小结
    1)上面介绍的组合是以某一种关系为主的组合,当然也会有以某两种关系为主的组合,其表现会略加复杂;至于三种关系的组合和四种关系的组合,就不能再称为:以什么为主的组合,其结构更加的复杂,在和人交往中会显得更加混乱。
    2)为了叙述的方便,当说到某种关系时候,也仅仅是对一个平面的静态描述,所以并不适应将某种关系和生活中的某 类人直接对应:朋友――相似性关系,恋人――互补性关系,对头――矛盾性关系,路人――疏离性关系;因为我们和生活中的某类人的关系,更多的是动态的和多层面同时存在的关系。
    3)关系的存在表现两方面:一种是相对客观的,指实际环境中与某人保持什么样的关系,与现实处境相符的,别人基本能看的到,自己在意识层能清晰的理解这种关系;
    另外一种是相对【主观】的,指实际环境中与某人保持什么样的关系,与现实处境不 相符,别人完全看不 明白,自己在意识上也很难理解这种关系,说明自己在意识深处有着某种与现实处境不符合的需求。比如自己有着强烈的:【同】【和】【斗】【离】中的某一个或者几个需求,而现实处境中所处的关系可能更适合满足其他的需求,这时候就会在交往中出现和产生与 处境不符合的关系。(参见《需求与 关系》)
    四:关系的变化
    我们不管是和具体某个人的关系还是和某类人的关系,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的发生着这样和那样的变化,下面从小循环和大循环两个方面来叙述下关系变化的基本方式。
    1:小循环的 变化:  就是三种差异性关系的变化
    1)互补性关系–矛盾性关系–疏离性关系,这种正向的顺序仿佛是两个人开始相互欣赏和给予对方,后来误会和摩擦越来越多,最终相互疏远变得陌生的故事;
    2)疏离性关系–矛盾性关系–互补性关系,这种反向的顺序仿佛是两个人开始的相互陌生和疏远,后来的不断误会和摩擦出现,最后到相互欣赏和给予的故事;
    3)互补性关系–疏离性关系–矛盾性关系,这种发展的顺序其实是第一种关系中,把相互欣赏直接到相互伤害的中间阶段加入了相互陌生和疏远;
    4)矛盾性关系–疏离性关系–互补性关系,这种发展的顺序其实是第二种关系中,把相互摩擦直接到相互给予的 中间阶段加入了相互陌生和疏远;
    小结:这种循环都是两个人或者两种人是以差异性关系为主的变化,每一种顺序都反映了在某一阶段不同的内容和 含义,我们努力去 认识和 理解它的变化,最终可以去改变或者接受各种的结局。
    人在,关系就存在,人变化,关系也在变化。上面的四个关系发展的顺序,并不是说谁与别人的关系就

上一页 

那样按照某个序列简单的开始和结束;而是一个序列接着一个序列的连续不断的过程,不过这种连续不断的序列如同音乐的音符一样,每个人的排列都是不 一样的。
    2:大循环的变化:就是相似性关系和差异性悬系之间的转化
    1)相似性: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其他生命甚至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相似性总是大于差异性的。
    因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是群居的动物,所以在社会性上,人与人的关系是同大于异;因为人是一个生命体的存在,是生物界重要的一员,所以在生物性上,人与动物的的关系是同大于异;因为人是物质的存在,是大自然冥冥的 一种安排,所以在物质性上,人与物质的关系是 同大于异。
    所以泰戈尔讲:从同一性上说,人与一粒尘土是 一样的。道家讲齐物论,强调万物的近似的一面,大同小异。佛家讲,众生平等,也是强调万物的相同处,即【来处】和【去处】都是一样的,不同的也仅仅是眼前的,短暂的虚幻的差别。
    这种相似的前提是,人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人相对平静时候,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是相对的舒展和舒缓,越是能够自由的舒展,展现出真实的自己,就 越能在社会性生物性以及自然性三个层次达到与其他人,其他生物,其他物质更多的【同】,自我的存在也就会变得更加丰富,更加自由,也就 更少区别心,更多慈悲心――因为爱自己和 爱世界没有什么 区别。
    2)差异性: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其他生命甚至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差异性又总是大于相似性的。
    因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是群居的动物,所以在社会性上,人与人的关系又是异大于同;因为人是一个生命体的存在,是生物界重要的一员,所以在生物性上,人与动物的的关系又是异大于同;因为人是物质的存在,是大自然冥冥的 一种安排,所以在物质性上,人与物质的关系又是 同大于异。
    所以泰戈尔又讲:从差异性上说,整个宇宙的力量也 无法压垮一个人独立的存在。佛家讲,佛祖出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强调的是独立的觉醒,万物可以同时存在,却不一定可以同时觉醒。
    这种差异性的前提是,人处于相对运动状态――人相对 运动时候,不论身体还是心理都是相对的紧张和收敛,越是加强这种收敛的程度,便越加的分化出另外一个更加独立的自我,从自然性生物性和社会性三个层次与其它物质,其它生物以及其它人达到更多的【异】,自我的存在也就会变得更加独特,更加珍贵,也就更少混沌心,更多清澈心――因为存在就是不同的声音。
    3)简单补充: 相似的人在一起相对会放松一些,夸大些说和找镜子没 什么 区别。在单独 咨询中相似性可以拉近咨访关系,在 团体咨询中相似性可以消除紧张感。  而差异性的人在一起更多 时候会 引起紧张:互补的差异,就算是喜欢也是 有正性的紧张;对抗的差异,相互的矛盾会有负性的紧张;疏离的差异,不确定性也会有莫名的紧张。
    4)相互的转化
    一方面,从相似性关系向差异性关系的发展,代表了一个人全部 状态的由弛到张的变化,由相对平静到相对运动的过程,由同在向独醒的转移,
    另一方面,从差异性关系向相似性关系的发展,代表了一个人全部状态的由张到弛的变化,由相对运动到相对平静的过程,由独醒向同在的倾斜,太松弛,人会浑浑噩噩,虚无缥缈;太紧张,人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过于静,难免死寂沉闷;过于动,必然喧嚣浮躁。一动一静,相得益彰。
    5)小结:
    对于神话中的圣人而言,不但能达到众生平等的相似性,而且能达到唯我独尊的差异性,甚至对他们来说这两者是紧密连接的互为一体的。
    对 我们一般人 而言,就 把它理解为两种方向两种观念也就可以啦,一种是放松的大同的趋势,一种是紧张的小异的趋势,在 同一时间不同方式的组合,在不同时间不同方向的变化而已。而每一个方向我们都可能会修成正果,也有可能会走火入魔。
    (

上一页 

心灵花园心理咨询师 薛胜军)

 

 

 

上一页  [1] [2] [3] [4] 

最后编辑: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