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信息 > 心理亚健康到底为何物
2015
05-14

心理亚健康到底为何物

心理亚健康到底为何物 - 第1张  | 心灵花园网

  这是一个新词,但不难理解就是心理不够健康的意思,似乎这样比说“心理有病”文明点,让人好接受点,其实都一样。无可避的事实是今日“亚健康”的人太多了。何止知识人方面,企业家、商人,又岂止于白领丽人、大学生,只要在心理卫生界工作的人都知道,这“亚健康”已经侵袭打工族及乡镇的妇女们。有人提出这个时代是心理疯狂的也是心理医疗的顶盛时期。
  现在的专家们已经不可否认,在健康的人和不健康人之间确实存在一个颇为广泛的过渡,正好比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所说的那种醒觉和半觉醒的中间状态。在半醒半睡或似醒非睡中,人是怎样思维的,又怎样表达他的情绪?也许这要决定于“黑”“白”两道各占的比例而定了。
  心理健康就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于是不健康和亚健康的标准就更模糊起来。许多心理障碍者,你不说出来感受,几乎无人会认为你有问题,理解你病了。至于焦虑抑郁、恐怖和疑病,这些内心的活动,通过故作镇静,会遮掩过去。不过如今试图隐蔽的人已经不多了,君不闻见面就谈“活得太累了”的吗?
  曾经有一度风行一种“文化衫”上面写着:“我好烦,别理我!”其实谁会理他?只是那类人的一种投射心理,希望人们去注意他,理他乃至关心理解他一下罢了,由于换来的大多是“无聊”,所以便不风行穿这种衫了。
  即便心理亚健康者比比皆是,可没有人敢于在人前去看心理医生。那不等于有所暴露吗?你会录用一个心理有病的人吗,说出去北都找不到!这就是文明发展的一大壁垒,不打破这一壁垒,想把心理卫生运动推进一步,让人人都享有心理卫生保健的日子,不论是遥遥无期,起码也还远着呢!
  不久前有本刊物登载了一篇《著名心理医生的心理误解》的文章,内容是论这位享有名的心理医生,自己连老婆都保不住,结了三次婚,全离了,他又在咨询的“病人”之中找了一个,言外之意,这第四个太太也保不住。这位医生是进入了误区,是位心理亚健康人不过份,由此可见神仙难免心理不出问题。不过亚健康医生照样能替别人解决疑难困事。当局则迷,旁观自然则清。他看自己迷忽,看人就除外,因此他照当他的心理医生,大不了就去求教别的心理医生罢了,自古就有不耻下问的老话,对心理医生也不例外。
  焦虑和抑郁就是当前两类最多最常见的心理疾病。病人在内心痛苦不安之余,基本上都能从事工作和劳动,丧失能力的焦虑和抑郁症为数不多;相反,有些坚持工作或劳动的人,他们比闲着无事可做要轻快得多,这就是改变情绪的例证。
  无论是焦虑还是抑郁都有通过躯体表达精神的特点,故而有躯体焦虑和躯体抑郁的亚称。尤其是这年头,由于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的增多,出现了许多心脏或脑血管反应焦虑和抑郁的病人。这些病例靠一般常用药无效,但是一经给予抚焦虑药或抗抑郁药则会收到满意效果。这是通过药物医疗心理疾病的典型。如果仅用心理认知和疏导则难以得到改善,甚至有可能从心理病转成生理病。
  不少心理亚健康的人,反对接受药物,其实不无道理,因为他们自己知道焦虑和抑郁的来源与生活事件的压力和刺激有关。于是他们希望医生能通过心理手段改变他们的症状,诚所谓“心病要由心来医”的原则。从理论上说确实该当如此,但实践表明,以现有的心理医学设施和技术力量,根本达不到也做不到这点。比如一个患者的心理治疗至少需要100-200小时,患者没这个费用,医生更拿不出这么多的时间,所以用药自然就成为现今治疗心理病的普遍办法。至于有效还是无效,当实事求是地说,药物还是有效的。它的效应主要表现在焦虑症的恐惧和濒死感消失了,而抑郁症的那种忧伤和无奈,在抗郁剂的作用下也失去了使人伤怀的力量。人们应当相信化学药剂在改变情绪方面的巨大功能,任何情绪变化的物质基础都是由于脑化学作用,通过脑化学才把人的心理和躯体统一起来。
  也许有人以为,心理治疗是改善焦虑和抑郁的更有效、更一劳永逸的办法。但心理治疗其目的也是发泄和调整压抑的情绪,只不过是利用自身的心理能量罢了。
  如今大批人群被各色各样的保健用品所迷惑,目的是为了躯体健康。但在发达国家中,消费量最大的还是各种抗生素药和抗抑郁药。估计要不了十年二十年,我们的社会要求也会以保健品转到精神药物来。
  “心理亚健康”现象正在蔓延,其危害不言而谕,但对整个社会文明发展来说,仍然“利大于弊”。因为没有这样一个进程,就很难把人们从传统中解放出来;没有压力,没有冲突,就谈不到变化与更新。应当说亚健康现象是变化与更新的产物,起码它标志着新的竞争已经开始!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心灵花园/顾歌工作室)上海心理咨询师 选编

最后编辑: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