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知道人类儿童和其它猿类是否也会表现出“规范遵从”,Haun等招募了18名两岁大的人类儿童、12只黑猩猩、以及12只红毛猩猩,开展了一项“奖励任务”实验。
研究者向每一名被试(或者猴子)展示了一个神奇的盒子,这个盒子有三个分区(比如, 红、绿、蓝),每个分区顶盖上都有一个洞,被试可以将小球扔进任意一个洞里,但是只有当小球掉进某一个特定分区(比如, 红色)的洞里时,才有奖励品掉出来,比如花生、巧克力等(猿类都喜欢花生,小孩子都喜欢巧克力)。
等到被试对这个盒子熟悉以后,研究者又让被试在一旁观看其它三个同伴对这个盒子的动作。实际上,研究者已经事先训练过了这三个同伴,让他们只会把小球扔进另一个特定分区(比如, 蓝色)的洞里。
接着,研究者对调了旁观的顺序:这次由被试选择将小球扔进某一个分区的洞里,而其它三个同伴在一旁观看。
结果显示,如果你是一个人类小孩,那么你更有可能遵从“群体规范”,将自己的行为调整到与群体行为一致,即把小球扔进错误的洞里(哪怕你知道正确的洞)――事实上,超过一半的人类小孩都这么做了;相反地,如果你是一只黑猩猩(或者红毛猩猩),那么你更有可能坚持“做自己”,不理睬群体的选择,而是将小球扔进正确的洞里――事实上,几乎所有黑猩猩或者红毛猩猩都这样做了。
在另一项实验中,研究者调查了72名两岁大的儿童,发现相比起一个人的时候,儿童在有别的同伴在场情况下,更容易改变自己的选择。而且,有趣的是,在场同伴的数量并不影响这种“遵从”效应,换句话说,无论是当着一个小伙伴的面,还是当着一打小伙伴的面,儿童都一样容易改变心意。
这种在两岁大儿童身上发现的、明显的“遵从”效应,提示了人类“融入群体”的动机可能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
心理咨询师点评:“两岁大的小孩子就知道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迎合群体、避免被群体孤立,这个发现太令人吃惊了!”Haun表示,“我们未来研究将关注其它环境因素,例如制度化的学校管理、不同的抚养经历等,是否会对儿童的‘遵从’倾向产生影响。”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心灵花园/顾歌工作室) 选编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m.xinlinghuayuan.com/archives/15812
- 转载请注明: 心灵花园网 于 心灵花园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