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心理咨询的人都知道“心理年龄”这个专业术语,所谓的心理年龄,指人的整体心理特征所表露的年龄特征,与实际年龄并不完全一致。这和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性格等有影响。巧用心理年龄能够为我们的交际加分。那么,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该如何运用好心理年龄呢?且看心理咨询师分析。
“心理年龄”的高低各有利弊,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如一个“心理年龄”低于生理年龄的人,会显得幼稚,不利于个人的社会化生存与成长,但他的心态通常简单而快乐,喜欢参加活动,精力旺盛,不保守;再如,一个 “心理年龄”远大于实际年龄的人,虽然会给人感觉成熟稳重,但由于城府过深,很难与同年龄的人有相互的理解与共同的语言。
但实际上,“心理年龄”并不是一个“固定值”,它是可以变化的。如果我们能稍加用心地运用这种变化,它将成为改善各种沟通“阻力”的“滑动变阻器”。
如对待小孩,我们会自然而然地用“孩子的口吻”与他们交流,这时我们就是在把自身的“心理年龄”下调到了与对方接近的尺度,所以不会觉得有沟通障碍。
再如,成年后我们通常会感到和父母之间沟通困难。那是因为,在父母心目中,我们永远是孩子。有时候我们一厢情愿地觉得父母“应享享清福”,却忽略到底什么是他们心中认为的“福”。父母对你的关爱,并不因你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如果真的不需要他们对你付出、惦念和指点,恐怕他们感到更多的不是享福而是失落。所以,在长辈面前,我们就要适当地表现出较低于生理年龄的“心理年龄”。
心理咨询师分析,因此我们在和人交往时,应该巧妙调整自己说话的语调和方式,以适应对方的心理年龄。同时注意在交流中尽可能做到坦诚和宽容,不带那么多的功利性,不时时想着利用人,而是时刻为他人着想,处处与人方便,这样友情才会长久也才会更牢固。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心灵花园/顾歌工作室)上海心理咨询师 选编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m.xinlinghuayuan.com/archives/12880
- 转载请注明: 心灵花园网 于 心灵花园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