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是
心理咨询行业永恒的话题,本期心理沙龙的讨论是当今社会人们司空见惯的“溺爱”,对家庭造成的伤害。
溺爱起源于家长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特别是受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没能接受较好的文化教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便把自己没能实现的理想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只要孩子想要的,尽全力满足,甚至到了摘星揽月的地步。被溺爱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不折不扣的啃老族。
我们要讨论的案例的主人公是杨锁,父母希望儿子能够永远陪伴自己,一辈子将三代单传的儿子锁在身边。虽然家庭贫困,但杨锁的童年与同村孩子相比,过得要自在得多,穿衣、洗漱靠父母,甚至吃饭也要父母一口一口喂。当同龄人开始下地干活的时候,杨锁拿着家里微薄的收入欣然成了小卖部买零食的大主顾。从小被捧在手心上的杨锁上小学后,无法忍受学校的严格管理,逃课成了家常便饭。更过分的是,他还经常辱骂老师、欺负同学。表现得非常嚣张跋扈。父母因为心疼儿子在学校受苦,多次跑到学校跟老师理论,宁愿儿子退学也不忍心让他再受到批评。
种种溺爱行径,终于酿成了孩子孤僻、懒惰、自私、专横和缺乏责任感的性格。
此案例启发大家,世界上所有的爱是为了在一起,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为了分离,父母和孩子之间要建立心理边界,张弛有度。
被父母溺爱的孩子,其实内心都很脆弱,没有抗压能力,稍有点挫折便丧失生活的勇气和奋斗的愿望。并且以自我为中心,叛逆心理极强,目无法纪,容易走上犯罪道路。这些孩子不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缺乏爱的能力。
在心理咨询中,不仅仅是让孩子成长,更重要的是使家长明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必须从小抓起。

本文发布者曾接受
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