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信息 > 自恋是自我胜任感的体验
2014
09-20

自恋是自我胜任感的体验

    自恋是自我胜任感的体验 - 第1张  | 心灵花园网 
    如果我们要求孩子心理健康,就要支持他自恋的表达,无论是外在的打扮,还是内在的骄傲和自以为是。骄傲,在中国父母的眼里是个不被喜欢的词汇,父母们把骄傲理解为自满自大,而且停止努力,于是才成就了“鞭策型教育”。
    这种价值观在现在的时代已经被否定了,现代心理学认为一个人没有骄傲或者不能感受到骄傲带来的愉快和自信,反而说明他存在着某种心理障碍。心理专家说:“母亲眼中发射出的爱的光芒呼应了孩子显示自己的游戏,其他种种母亲对孩子自恋和自我展示的快乐行为的呼应,成就了孩子的自尊。”专家的话明确地表达了“一个健康的人就需要适度的自恋一点”,如果你都不爱自己,那你才是真有毛病呢!
    自恋:求之不得会转向抑郁;自恋是一种藉著胜任的经验而产生的真正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认为自己值得珍惜、保护的真实感觉。也就是说一般个体的自恋并不是不健康的,而且我们整个社会也是允许适度自恋的,而只有个体过度自恋并超出了社会对与自恋允可的范围那才是不健康的。
    心理专家提出了一个模型来解释自恋,他认为自恋的达成其实是可以使用当代认知心理学等合理阐述的。自恋是对于自我胜任感的体验,而这一获得的回路开始于大脑的期待型态,然后进行下一步的实施决定,再后付诸行动的实践――当个体在实际世界中实践后,会得到反馈,这一反馈则再次输入大脑,然后大脑将此信息与之前的期待型态配对。如果输入信息与之前的期待型态配对成功,则个体就可能立即获得自体胜任感的喜悦。  
    如果不能配对成功,大脑就会再次决定、计划行动、实践,然后又反馈大脑以求得配对的成功。如果反复没有办法获得成功,大脑则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或修正期待型态、或修正决定、或修正行动方式等方式来使自己,当然也有可能这一修正仍然是无效的或者是失败的,则个体就可能会放弃这一回路构成,而以别的方式替代,也有可能彻底放弃。这时候,不合适的回路调整就可能直接引起自恋的失败――无法获得自体胜感或自我价值感,因此就会生自恋失败时的暴怒及焦虑,当焦虑过于强大或者失败时,则个体会体验到消极的防御――抑郁。
    上海心理咨询师 选编

 

最后编辑: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