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之源
重温童年记忆使我们找回那些丢失的情感、幻想、轻松及率真。
――这是一次精神冒险,有时并非易事
对有些人而言,也许意味着揭开旧日的伤疤。
――获得心灵宁静的途径
为自己疗伤止痛,接受自己的脆弱,就是为生命找到意义,获得成长。
自我就是内心深处的自己,真实的自己,自己毫不掩饰的一面,在心理学中就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觉察是一种心理学经验,是一种主观意识。
“自我”是弗洛伊德1895年提出。自我是在个体成长过程中从本我那儿分化出来的,当本我的要求与现实相抵触而不能得到满足时便产生了自我,自我本身没有能量,他的动力来自本我。自我的职责是在本我与外部现实之间进行调节,对本我的要求进行修改,使之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得到满足,所以自我受 “唯实原则”的支配。
引入
(1)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小孩的?
如果没有小孩,想象一下你准备怎样对待自己未来的小孩?
(2)回忆一下我们是小孩时的一些事,我们自己有什么感受。
――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同意这样一个观点:父母是教出来的,他们不仅受到文化和社会的影响,更会受到各自父母的影响。
另一方面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有时候来自童年的没有满足的需要会妨碍这个为人父母过程,也就是说我们内心的小孩在妨碍我们为人父母的过程。不仅如此,我们内心的小孩还在妨碍我们生活的各方面。
例:我们对孩子过度保护的时候,其实是我们自己需要这种保护,便会把它施加到孩子身上。
我们对孩子过于溺爱,并不是来自身体里的成人部分,而是内心的小孩占据了成人的位置,扮演父母的角色。
我们中有些人的不安全感,也是来源于我们内心的小孩曾经有过的不安全感。
怎样找回内心的小孩?找回内心的小孩有什么的意义呢?
过个六・一儿童节,玩玩小时候的游戏,这只是形式上的,但这个形式上的回归至少可以缓解我们在成人世界里的紧张和压力。
精神上的回归对我们更有意义,找回我们内心的小孩,接纳、呵护他,因为他是我们活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生命力之源
重温童年记忆使我们找回那些丢失的情感、幻想、轻松及率真。
大家想想自己童年快乐的记忆:
我们童年的记忆往往是被某种味道触觉或气味所唤醒。
例“叮叮糖”
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被一串糖葫芦,一种小点心,一次春游,与小伙伴的一次争吵……勾起童年的记忆,记起那些纯粹单纯的快乐。过去的这些美好时光虽然转瞬即逝,不受我们的控制,却对我们生命的成长极为重要,能让我们的生命之花更好地开放。文学或艺术:老顽童――周伯通;《长江七号》,小男孩是一个可爱的小精灵,加上外太空来的小精灵,美好的“童心”已被周星驰演绎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我们自己童心美好的回忆会对我们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
心理咨询案例:一个坚定的信念:妈妈会把他领回家。这是对妈妈的信任,也是对自己的信任,他是妈妈宝贝的孩子。我的领悟:对自己的信任,对他人的信任。和归宿
事实上,我们身上的童心是天赐的宝藏,它是我们生命的起点和归宿,也是我们心灵的故乡。我们有必要不时回到那里,找到让生命焕发生机的动力,找回所有遗失的情感、
[1]
纯真、幻想、轻松、无拘无束……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重新找回内心的小孩,用他的眼光看待成人世界,我们的精神会为之一震,我们变得更加清醒,以更敏锐更真切的感受投入到生活之中。
――这是一次精神冒险,有时并非易事。我不知道开头回忆一下我们自己的童年时,有多少人认真回忆了,有什么感受。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让来访者回忆成长史时,有些来访者是拒绝的,或者都是比较愉快的记忆。拒绝的原因许多,但有一个事实是不可非认的,对有些人而言,找回内心的小孩就是揭开旧日的伤疤,而都是比较愉快的记忆也许就是很多伤口都被比较愉快的记忆所覆盖。这都是阻碍我们的自我成长。
怎样找回内心的小孩?
――“坦然接纳自己的童年。”
让我们来思考一下有关我们内心小孩的问题。
1)我们与内心的小孩的关系怎样?亲密?疏远?冲突?
2)当某人取笑或者批判我们时,我们是否发现自己很容易受到伤害并变的愤怒?
3)当遇到危机,当我们觉得被抛弃,觉得害怕时,我们是否觉得自己很渺小而且无能为力?
4)在一个拥挤的房间里,周围都是我们不熟悉的人,我们是否感到害羞,希望逃离这里?
5)当某人被我们的言语伤害时,我们是否发现,我们是毫无必要地苛求和指责他们呢?
如果大多数问题都回答“是”,很可能我们内心的小孩就是受伤的,需要治疗。
需要明白的是,我不是说每次我们感到受伤时都是因为内心受伤的小孩,当我们经常从某些事件或者他人的评论中受伤时,就要看一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治疗的目的是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需要与自己内在的孩子重新建立联系,因为很少有人拥有完美的童年,没有经历冲突和伤害的童年……在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布雷萧看来,一旦学会掌握这个受过伤害的内在孩子,并且滋养他,人内心的创造力就被释放出来。因为我们身上蕴含与生俱来的发现、感受以及创造的能力
――步骤找回内在的孩子
目的:获得心灵宁静的途径。
为自己疗伤止痛,接受自己的脆弱,就是为生命找到意义,获得成长。
1、采取孩子的姿势
双手放在腹部,闭上眼睛,像对一个真实的人讲话一样,对内在孩子说话。“孩子”主要通过我们的身体感觉来表达自己。我们可以试着让自己采取孩童的典型姿势和动作:趴着、席地而坐……
2、请求原谅
争取得到“孩子”的信任。方法之一就是请求原谅自己这么多年以来对“他”的忽视。你可以和“孩子”讲话,或者写信,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这些年来你没有告诉“他/她”你的音讯,给“孩子”讲讲你成年以后的生活,你感受到的幸福或不幸,不要撒谎,也不要扭曲事实。
3、进行对话
一次真正的对话,大声向“孩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如“你怎么样?”“愿意跟我讲话吗?”……静静地等待答案自己到来,像在表演戏剧一样。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声音变了,变成孩子的声音,这是正常现象。一开始,这种体验会让你迷惑,感觉不舒服,这也证明你无法接纳自己内在的孩子。
4、让“孩子”把感受画出来
绘画是孩子最喜爱的表达方式之一。拿来纸和笔,请你内在的孩子画出你成年的样子。如果你惯用右手,那么就用左手画,反之亦然。每天都可以请“孩子”画出不同的情形:什么让“他”生气,又是什么让“他”悲伤,孤单时的自己什么样子……再让“孩子”画那些感觉幸福、自豪、轻松愉快的事物……
例:来访者阳光大树底一个用手臂抱着自己身体的小女孩
5、向父母一样去关照“孩子”
《重建自我》中的“重做(自己的)父母”
随着对话的进展,你对内在的孩子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这时要让“孩子”明白,你能像慈爱的父母一样对待“孩子”,尊重“他/她”自己的个性,愿意跟“孩子”一起玩,要欢笑,重视“他”的愿望和意见,同时也懂得教“他”守规矩。
例:释放出“儿童我”“
焦虑的我”“抑郁的我”“恐惧的我”……变成有了弹性的我。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又不只一个小孩,他们有小孩子的所有需要,承认小孩的存在,告诉“内心的小孩”,这是小孩的行为,小孩这样做很正常。给予他支持和空间,让内心的小孩明白“小孩始终是小孩”,减少冲突。
做小孩的成人指导,接纳他、宽容他,告诉内心的“小孩”:小孩的成长需要时间,需要成人的关心、照顾和指导。同时坚信内心的小孩可以成长,最终充满力量。
重编自己的童年
(心理咨询师)成人是导演、编剧和主要演员。小孩是合作导演、合作编剧、合作演员。
“大树下的小女孩”
当我们真正接纳了我们的独特的“内心小孩”,给与了“内心小孩”成人的指导,那么我们内心原来那个受伤的小孩会越来越健康,我们成人也就会越爱越为生命找到意义,获得成长的动力。
心灵花园心理专家 温漫荣 撰写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m.xinlinghuayuan.com/archives/5908
- 转载请注明: 心灵花园网 于 心灵花园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