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社会心理学家有两部著作,一个是《爱的艺术》,另一个是《人类破坏性剖析》。前者很容易获得大众喜欢,后者这是人类破坏的经典作品。
破坏分为两种,一种是生存适应性的破坏行为,叫做自我肯定性破坏,另外一种破坏行为是基于恶意和残忍。
在对动物的研究中,他们的破坏行为大多是为了生存和适应,比如捕食和获得性对象。这跟荷尔蒙也有一定的关系。当雄性想进入异性身体的时候,它要克服自己犹豫不决的心理,即使在异性抵抗的时候也要坚持自己的行为,有力量让异性处于固定的位置。这需要雄性有足够的侵犯力。
弗洛姆把自我肯定性破坏描述为“向前移动”。也就是说,对别人的侵犯是为了让自己能够移动。即是为了生存,也是为了成长,侵犯是方法,而不是目的。
另外一种侵犯其实就是恶意的破坏,纳粹就是典型,杀害自己的同胞,就是为了自己扭曲的心理需要和妄想,这种破坏就不能让人“向前移动”。
在心理学家考证了很多部落以后,划分了三种破坏形态。
第一种叫“肯定性社会”。这里没有敌意,没有罪行。男女平等,不能对孩子进行体罚,不要竞争要合作,肯定性行为。
在这里,有竞争意识的人会被视为异常。对人的最高评价是“悦人的谈吐,宽让的性格和慷慨的心灵”。不过,这个社会的男人对女人比较惧怕,害怕与他们性交,有“阉割情结”。
第二种叫“破坏有利社会”。这里没有恶意的破坏行为,但攻击经常发生。特点是要有竞争,有个人主义和完成任务的愿望。
在这里的终极目标是用勤奋换取成功和别人的尊敬,否则就会觉得屈辱。觉得性压抑。
第三种叫“破坏性的社会”。充满了暴力、恶意和残忍。大家喜欢战争,彼此相互不信任,觉得恶意和仇恨充满宇宙。他们所想的都是经济和盈利,甚至在婚姻中也同样如此,情感是微不足道的。“通过损人利己的方式来实现自身利益。”拼命竞争,每一种利益都是在竞争后获得。竞争不公开,并且奸诈的,通过别人的欺骗来获得。
他们对快乐很防御。一个部落成员如果看到别的部落很开心,他自己是不会加入其中的:“不,我的妻子会批评我说,你居然快乐了。”
这是充满死本能的部落文化,性被看做是不好的,但也是他们最渴望的。这其实符合了某心理学家的名言“禁忌就是需要”
我们可以认为,一个在越是具有破坏性的社会,就越需要性,因为只有繁衍,才能弥补死亡。
你觉得你生活在哪种破坏形态里?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m.xinlinghuayuan.com/archives/4866
- 转载请注明: 心灵花园网 于 心灵花园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