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临床常见的例子。
比如说,有个爸爸经常谴责孩子学习不努力,不听话。
我问这个孩子怎么不努力啊。爸爸说他的成绩不好。
就问平均成绩怎么样。原来平均成绩70多80分左右。再问,全班平均成绩?60多分。你在班上排名多少?10多名。
他们班市重点中学的快班。这个成绩换了其它家长恐怕早就笑得合不拢嘴了。
那么对这个爸爸来说究竟什么是叫做学习努力了?比如说孩子做到了什么事情就叫做学习努力了?
原来这个青少年实在太聪明,是个天才,别人埋头读书到深夜,他去打游戏,出去玩,平常做做作业,考前熬夜几天就可以考10多名。
有一次他一认真就考了前三名,把别人吓一跳。有一点像《骄阳似我》那个天才。
而爸爸呢,觉得高中了,应该天天熬夜苦战才对,他说,学习成绩不重要,学习态度才重要。
接着就逐渐明白,原来父亲来自农村,小时候也是个爱玩的野孩子,被父亲痛斥、痛打,有一次,母亲和父亲一边打他,一边哭,告诉他了这番道理,只有学习才有前途,整个家就靠他,把家里如何省吃俭用为他准备上学的钱的事情也会告诉他,而且姐姐也是为了他的前途才辍学。
终于他开始发奋读书,不敢有丝毫懈怠,一直到现在功成名就仍然奋斗不止。
这个父亲把自己的自我表象投射给了孩子,一问孩子,果然他的孩子的感觉是充满了对父亲的恐惧、愤怒的同时又深深地自责、内疚。
父亲把一个必须获得无穷成功的要求传递给孩子,同时把一个贪玩、不懂事的败家子的形象投射给孩子。
如果他不投射这个“坏我”的话,他的自我就会被恐惧、愤怒、内疚、自责淹没。很难活下去。
有意思的是,有些这样的青少年来做心理治疗后,会谴责是父母害了他,经常这些父母平常凶神恶煞的父母立即就会感觉自己万分无力、开始对孩子道歉,认罪服法,变得像个孝子一样。
这时候投射认同颠倒了过来,其实投射认同都有两面,大家可以参考Michael Porder的分析。
别忘了,青少年的父母的心里面也有一个青少年,这个掩藏在成人外衣下的青少年同样是无助的,同样是遭到了家庭中的投射认同。
在家族系统中,有无数的投射认同在作用,我曾经想过分析一个我做的比较不错的青少年家庭的投射认同,结果发现运算量太大而作罢。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m.xinlinghuayuan.com/archives/4809
- 转载请注明: 心灵花园网 于 心灵花园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