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信息 > 中国陷入父爱缺失的时代
2014
05-14

中国陷入父爱缺失的时代

 

通过我们近6年来的5000多例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病例研究,发现这些青少年中,所有孩子均有不同程度的父爱缺失(主要是父亲功能缺失),在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的相关因素中排第一位,排第二位的是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溺爱加控制(控制性溺爱),以上问题统计发现高达87%。

 

单亲家庭的增多(离婚后孩子往往由母亲抚养)、留守儿童的大量存在(父亲在外打工)、白领阶层父亲忙于事业和生计、公务员忙于应酬、军人、经商与驻外人员(国际交流的增多)长期在外、隔代抚养中多由奶奶或姥姥照顾孩子,核心家庭极大地取代大家庭(大家庭中的男性,如祖辈、父辈、兄长等可以补偿部分父亲的功能),导致孩子不能实质性地长期与父亲生活在一起。幼儿园和中、小学大量女教师的存在,也让孩子接触成年男性的机会越来越少。应该说,当前我国青少年的成长环境进入了一个严重缺失父爱的时代,孩子史无前例地远离男性,得不到男性的关爱和影响,造成男孩子女性化、女孩子不能自尊、自爱。

 

父爱的缺失使很多男孩子不能很好地建立超我,表现为无自律、无责任感,无远大目标,无道德感,无团队意识,甚至藐视法律,自恋、自私、自大、自我为中心、自卑、爱幻想、没有现实感。女孩子主要表现在不能建立良好的品行,缺失女性的自尊、自爱。容易出现导致早恋、自恋、离家出走乃至自残、自杀。

 

在父爱缺失中,尤其是那些工作狂(工作成瘾)的父亲、发怒狂(脾气暴躁,或有暴力倾向)的父亲、性格内向木讷、过度理性严肃、刻板教条、逆来顺受、物质成瘾(特别是酒成瘾)的父亲,缺乏男性特质的父亲,有心理问题的父亲,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不能转换的父亲,易造成孩子情感缺失和心理障碍。当父爱缺失的时候,往往母亲过度的关注、溺爱和控制孩子,在心理上与孩子产生病态的共生和依赖的关系,导致青少年在心理年龄上幼稚化,青春期逆反滞后(甚至在高中和大学才出现严重的逆反心理),学习和工作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抗挫折能力差、逃避困难,社会适应性差,人际(伙伴)关系紧张,即使进入了大学,依然没有自律性,还是很茫然,无方向感。甚至他们成家后,由于他们是心理不成熟的大男孩、大女孩,对婚姻和家庭没有责任心和包容心,依赖心强,离婚率极高。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孤独、空虚,往往用寻求网络、烟酒、毒品来发泄不良情绪,造成各种情绪疾病和成瘾性疾病。

 

当父爱缺失的时候,子女的教育主要落在母亲的肩上,母亲的教养方式往往是控制加溺爱,控制指的是:一、孩子没有选择权,如兴趣、爱好、学习什么、交什么样的朋友甚至穿什么、吃什么均由家长说了算。二、生命成长的空间被学习考试填满。三、基本的生活技能由家长包办替代只让其成为学习的工具。四、担心孩子的未来和命运,不是宏观管理而是过细的管理和教育。溺爱指的是爱用物质来表达,爱就是物质,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永远把孩子当婴儿养,形成病态的命运和情感捆绑。

 

来源:教育周刊

最后编辑: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