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信息 > 心理专家观点 拒绝该拒绝的
2014
05-28

心理专家观点 拒绝该拒绝的

    不走升迁路也很好:找回自己的时间和想做的事
    在公司这种组织中,一旦当上经理、部长,而且随着职位愈来愈高,就会愈来愈远离原本的工作、该做的工作和想做的工作,使我们在退休之前,深陷风险之中。事实上,在三、四十岁成为经理,逐渐离开第一线工作后,就会发生我称之为“工作老化”的现象。当带领的下属愈多,领导的组织愈庞大,就必须花费更多时间处理管理的工作。
    主管的工作是什么?就是尽可能把工作交给下属,培育下属。换句话说,上司的工作,就是把工作都交给下属去做。主管原本可能有很强的业务能力,但在升上经理之后,就必须用和之前不同的方式提携下属。明明业务才是自己的强项,却必须开始做管理工作。于是,有六、七成的时间都耗费在以下三件事上:
    陪同下属一起拜访、接待客户,包括在公司内接待客户;
    考核下属和处理人事问题,包括和下属聚餐;
    开会和协调工作,包括和公司内相关部门进行协调。
    心理专家用接待、考核和会议这三个中文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将三件事合称为“JKH”。实际看一下公司董事级主管每天的行程,恐怕有人的JKH比例高达九成,这也代表根本没有时间做“自己的工作”。在组织内,能干的人会步步高升,然而,讽刺的是,当能干的人步步高升,JKH的比例也会逐渐增加,做“正事”的时间就愈来愈少,并且对于“开会”、“逃避责任”这两件事也愈来愈得心应手。久而久之,就可能成为一个光说不练的无能之徒。
    相信很多人都曾纳闷自己的上司何德何能,居然可以当上主管。其实很可能因为他曾经很能干,所以升迁得特别快,但原本的能力都被JKH淹没了,中阶主管一旦被JKH夺走时间,就难以精进真正的能力。任何阶级组织只要以“升迁”做为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奖励,都会落入陷阱,不但个人无法发挥应有的能力而遭到埋没,组织也会停滞不前。升迁不仅对个人而言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对组织来说,也是一件可怕的事。
    而且,如果在这种状态下,当十年、二十年的主管,很容易陷入“我很了不起”的错觉中。一旦面对现实时,才赫然发现自己在公司以外的地方,或是第一线根本无用武之地。这种人生所冒的风险不是很大吗?
    对工作做出取舍:被公司盘点前先自我盘点
    一般公司多半要求员工在20多岁到35岁前努力工作,但在35岁到40多岁这个阶段,就会开始“盘点”员工,了解员工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和技术。说得极端一点,就是判断“这个人能不能派上用场”。任何一个组织都会进行这样的“盘点”工作。正因为这样,我建议在你被公司盘点之前,先自我盘点,把自己想法加进公司对自己的盘点中,如此就可​​以避免一味被公司支配,找回自己的人生。
    必须注意的是,先要认清自己前进的方向。有一个图表有助于思考这个问题,我称之为“报酬矩阵”。
    用报酬矩阵自我分析,可以看清很多问题,了解自己到底想要追求权力,还是专业?比较重视金钱报酬,还是金钱以外的价值?而且重视到何种程度?以及自己因为哪些强项得到目前的报酬等等。
    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盘点?因为20多岁时,可以充满梦想,勇于挑战,但在35岁以后,就必须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磨练自己的技巧。为此,就必须明确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升上主管乍看之下似乎值得庆贺,但未必真是好事,因为没有人能够保证当上主管之后,就不会遭到裁员。
    心理专家建议大家,如果不想当主管,想继续当第一线的业务员,可以和公司商讨,在业绩增加的情况下,增加报酬。公司很可能会从正面的角度看待这个协议,因为公司可以拔擢其他更有干劲的年轻人担任主管。不当主管以后,就可以远离不想做的管理工作,而以业务员或专​​业人士的身分持续努力,一方面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报酬,一方面可以追求专业能力的提升,增加个人的实力。
    当然,应该也有人像传统的上班族一样,希望追求权力和金钱报酬的最大化,但是,在做出这样的选择时,也必须舍弃其他价值,承受无法磨练个人实力的风险。如果愿意承受这样的风险,勇于当一个传统的上班族,我并不否定这种选择,甚至鼓励彻底扮演好“上班族

[1]

”的角色。如果为了升迁,即使遇到麻烦事或烦心事也愿意忍耐,那就要尽最大的努力步步高升了。
    存在感不是来自工作,而是家族记忆
    对于即使如此,仍然愿意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公司的人,心理专家还要说另一个残酷的现实:即使是留下傲人成就的超级上班族,公司也不会记住你。因为,公司是编辑职务和机能的装置,不是记忆人类历史的装置。无论你为公司多么卖命,留下了多大的成就,公司都不会留下你的人生记忆。
    记忆自己人生的装置到底在哪里?那就是家人。你可能难以相信,常常对自己出言不逊的儿女竟然是自己人生的记忆体,但是,儿女这种不敬的态度会在父亲找到容身之处、建立自信后,逐渐消失。如果你希望留下更多的人生足迹,就必须更重视家人、各种人际的社群。无论你的选择是什么,我们都要有勇气舍弃该舍弃的,拒绝该拒绝的。
    心理专家观点:
    40岁,是人生的中场,是决定未来40年人生走向的关键时刻;也是有足够的智慧和基础,做出最好选择、重订人生优先顺序的黄金年华。藤原和博即在40岁时,毅然放弃平步青云的上班族生活,选择一条更自在、更有滋味的人生路。他舍弃主管高薪,改当自由的专业人士;他减少应酬,开始运动;他结束闹区生活,体会在地之美;他解掉多年的保险,重新理财;他与人交心,不再交际,他发现他得到更多,找回了自己的人生,原来,幸福是“选择想要的,而不是最好的”。这或许正是你我40岁以后生活的一种可能性。
    上海心理咨询师 选编

 

 

 

上一页  [1] [2] 

最后编辑: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