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小动作,在有事没事的时候翻翻自己的通讯录。然后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感慨,发现通讯录里的人不是工作伙伴就是好多年没有联系的老友。似乎在我们的社交圈里,被充斥着的是工作联系,除了这些,我们还有什么。
如果你有这些感想,那么心理咨询师要恭喜你,你对自己的社交网络有危机意识。这样的危机意识会思考,朋友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嗨忧心理进行一项调查显示,随机采访人群中,最好的朋友来源同学占48%,同事占24%,朋友间介绍的占18%,网友占6%,其他4%。而吸引他们成为朋友的原因分别是物以类聚的相似性,互通有无的互惠性以及有事没事的联系接触。这是项关于友情的调查。
毕淑敏一次曾提到她自己的一件事:……我学心理学课程一事,纯属偶然。朋友摔断了腰椎骨,打了石膏裤,瘫躺床上三月。我在自家墙上的挂历上写了一行字:”每周给朋友打个电话。”我当医生出身,知道卧床不起的病人非常寂寞,希望能躺着聊聊天。后来我就按照挂历上的提示,每周都给这个人打电话,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尽管我很忙,还是会多磨成一点时间,让她开心。后来有一次,她随口说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教授林孟平到北师大带学生……我问,我能跟她学习么?朋友说,那可不知道。后来感谢那位朋友说,我能学心理学,多亏你摔断了腰。
出去朋友能够互惠互利的工作关系以及物以类聚的相似性之外,朋友之间的有事没事接触也属于愿意在朋友身上花时间的表现。虽然这里面不排除有一些无聊的迹象。所以到最后,大家就会发现,我们身边的朋友就好像我们起初看通讯录一样,没有很多的可以联系,但是可以联系的一定是愿意在彼此身上花时间的。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 顾歌工作室/心灵花园 选编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m.xinlinghuayuan.com/archives/29061
- 转载请注明: 心灵花园网 于 心灵花园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