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在深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谈论人生。这是张爱玲老师对生命哲学的解读。
深夜里痛哭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呢?
人只有在自身需求得以满足的情况下才不会出现类似的痛哭流涕的情况。人们往往会在最无助、最落寞的时候语塞哭泣。再配以深夜这样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场景。而产生深夜落泪的原因无非是失恋、感动于小说中的某个情节、亦或是因为自己心仪已久的球队拔得头筹。正是因为他们有相同的情感体验——同理心。才会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情怀。
试想如果一个人在自身需求还没有得以满足的情况下,还在为衣食住行而抓耳挠腮,温饱都没有办法实现,最基本的生理的需要都无法满足,又哪来的闲情逸致去谈论情怀。情怀这个东西实在是太过奢侈,太过矫情。
心理学家马斯洛早在他的需要层次理论里就已经做出了清晰的解读: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
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所以在现实基本需要面前,情怀这种东西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 心灵花园/顾歌工作室 Abby原创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m.xinlinghuayuan.com/archives/27070
- 转载请注明: 心灵花园网 于 心灵花园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