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信息 > 抛弃和讨好
2014
07-03

抛弃和讨好

    心理咨询中,碰到许多人说,我每时每刻都在捕捉重要亲人,甚至所有人的感受,然后自动迎合对方,讨其高兴,以求对方给自己一个认可,只要有认可就已无憾。但同时,他们自己的生命,逐渐淹没在空虚感中。

    这份空虚,是因灵魂一直没有得到滋养。从自己感觉出发而做的选择,不管多琐细,都是对灵魂的滋养。

    以前认为,这是文化问题,是集体主义与儒家文化对个人生命的绞杀所致。做咨询后,越来越深地明白,讨好习惯的根源,是我们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浓烈的被抛弃感,集体主义与儒家文化,或许只是这种集体无意识之树上所结的果子。

    浓烈的被抛弃感产生的源头,首先是糟糕的母婴关系--希望大家明白我这样写绝非是想让妈妈们承担一切责任。没有被母爱点亮的孩子,不敢再求感觉上的链接或情感上的亲密,转成了求形式上的认可。

    一来访者,生命的底色是对母亲的怕。他的母亲并不严厉,他若做错什么,妈妈不会惩罚他。然而,他就是怕,他将母亲的每一句话都当做圣旨一样,如果有意无意违背了,就会觉得将大祸临头。觉知这一切,他明白,他怕的是被妈妈抛弃,就好像是,违背妈妈任何一句话,妈妈都会不要他。

   沉到这种怕里,他有了一个意象:一个小球在追一个大球,小球绝对不能停下来,不断地围着大球转,必须打点起十二分精神,因担心稍不留神,大球就不见了。

    小球是他,大球是妈妈。表面的真相是,妈妈不会抛弃他,并且根本离不开他。但感受上的真相是,他就是有可怕的被抛弃感,时刻都要围着妈妈转,将妈妈的随时可破裂的衣角抓住。 

   这种意象体现在他人生中每一角落。大学宿舍,六个人,他一定是最后一个入睡,因必须所有人都酣然入睡后他才能放松下来。只要有一个人没睡着,这个人就是大球,稍不留神就会离开他而去。
抛弃和讨好 - 第1张  | 心灵花园网     因为这种紧张,中学时,他知道同一年级每个人的性格,而讽刺的是,他又超级宅。讨好每个人太累,所以宅。

    他严重的被抛弃感,事实上似乎不成立。妈妈一直在他身边。但妈妈没有心,他觉得妈妈像机器人,感觉全关闭了,一切话都从头脑说出。感受层面的链接感无从建立,只能寻求语言层面的链接。所以他拼命捕捉妈妈话语,将妈妈的每一句话当圣旨,是为了在语言层面上与妈妈保持链接。一旦违背了妈妈的话语,这个链接就断了,所以觉得被抛弃了。

    本以为,这是一个有些极端的故事,但发了微博后发现,有这种心理的朋友并不少。

    这位来访者的被抛弃感,我想在神州大地的每一个村落,每一个城市的角落,随便都可以看到,而且大把。要么是真实的被抛弃,譬如数以千万计的留守儿童,而城市里的孩子则普遍有老人带。要么是缺乏感受,语言基本都从头脑发出的父母。

    僵尸首先是家里生产,而权力体系再批量打造。

    中国式的图景,譬如文革、传销、成功学,等等,都有这样的一个底色在:无数有严重被抛弃创伤的人,拼命去抓住一点什么,以此形成一种存在感。但同时,只要一孤独一安静,就会感觉到要命的空虚。

    希望我们能改变这一图景。从理论上,最有效的办法,是构建一个良好的母婴关系。但真实的解决方案,是每个人自己的觉醒。你意识到了,你先觉醒,而不是你觉得别人问题太大了,然后逼着别人觉醒。特别不能的是,意识到妈妈对婴儿的致命影响,于是指责她为婴儿的一切问题负责。相反,真正需要做的,是爱护她,给她宽松有爱的环境,她有了爱,就可以更好地传递爱。

   所以切记一点:自己的觉醒就够难了,逼别人觉醒更难.  

  并且,你觉醒了,会带来整个家庭的转变。

   

 

最后编辑: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