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好一点儿”、“亲我一下”;她们不让孩子做事:“算了,让我来”、“太难了”、“你还不会”;硬生生破坏孩子的冲劲儿:“你要玩这个吗”、“给我停下来”……
婴幼儿的母亲身上最容易发现这个现象,“母鸡带小鸡”,这类母亲最希望孩子永远是襁褓小儿,无助,需要她,依赖她。有忧郁倾向的母亲,出于潜意识害怕失去以及对生活无名的忧惧,或者恐惧失去孩子对她的爱,就会宠爱孩子。她们把温柔倾注在幼儿身上,不放手让幼儿自己从事有益健康以及应该学习的东西。
她们宠小孩,从喂奶的时候就开始了,每当宝宝哭喊――经常是小宝宝在证明自己的活力,她们就赶快去抱她,扼制了小宝宝的冲劲儿;而小宝宝一旦表示不太感兴趣,她们就用无穷的温柔将之淹没,宝宝根本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绪,也不可能为自己的不开心找到解决的方法。这样的母亲片刻不离开小孩,像一块磁铁一样吸引着小孩的注意力与感觉,和她生活在一起,套一句拳击用语就是:长时间近距离死命抓住对手,就没有人能够自由地走动。在往后的日子中,她们也出于同样的动机,帮孩子承担一切,插手所有的事,为她“详尽反复地解释”,然后自己像介乎孩子与世界之间的缓冲器,用尽法子保护孩子。她们无法接受小孩健康且自然的情绪;很平常的行为以及符合年龄的情绪,只会让她们觉得自己委屈,潸然泪下,孩子当然会有罪恶感。
凡此种种不仅使孩子更加亲近母亲,尤有甚者是她没有多少机会体验自己的动力,而且使她打从孩提时代就以为,凡事不能没有母亲,想做什么事都非得先得到母亲的许可才行。如此发展下去,到最后她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愿望。她放弃了,变得被动懒散,同时她希望别人都猜得出她想要什么,并且应该完成她的心愿,因为她早就停止盼望什么,弃守一切。由此产生了只求舒适、被动的态度,生活之于她有若安乐乡,她的忧郁藏在乐园里面。
没有愿望、志向以及冲劲儿,她活在世上对任何事都插不上手,只好再度依赖别人。这类母亲通常会告诉小孩,外面的世界险恶极了,以至于小孩在成长过程中,认为只有家中的母亲才能给她温暖和安全,保护、了解她。她转向世界发展的冲劲儿因此减弱了,相信家里的才是最好的。
心理咨询师观点:有的时候这与女性的命运有关,她们对婚姻感到失望或失去伴侣,而孩子是她们唯一拥有的,她们太需要孩子,也需要孩子的爱,于是她们竭尽所能使孩子感激涕零。小孩越长越大,问题接二连三地来,她们以无比的惊慌看着小孩成长、长高,变得独立,对她而言这意味着:她越来越大了,过不久就不需要我了,找别人去了。在小孩这方面,直觉会告诉她,母亲想牢牢地抓紧她,永远把她当成孩子看待;这之后母亲投入的长时间牺牲奉献,不容我们轻忽――谁愿意让自己呵护有加、拉拔长大的孩子跑掉呢?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 顾歌心理专家团队 心理咨询师 选编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m.xinlinghuayuan.com/archives/23941
- 转载请注明: 心灵花园网 于 心灵花园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