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我们喜欢的、正向的人格特质称为A,那么我们讨厌的、负向的人格特质就是-A。我们会发现世界上有许多吊诡的现象:A和-A总是如影随形。譬如,同性恋者做着反同性恋的工作;洁癖者找一个邋遢的伴侣;极端厌恶自恋的人,却长期为一个自恋者工作。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自认为“负责、勤劳、善解人意、顽固、强势”的企业家,却选择了一个“不负责任、懒惰、任性、灵活、容易受人摆布”拍档。认为,选择这个拍档,不是这个老板做生意的需要,而是他内心的需要,他需要找一个人,把内心深处被严重压抑的东西投射到这个人身上。这样,他可以理直气壮地将内心的冲突转嫁到这个外部关系上来,从而在极大程度上减轻了自己的痛苦。
这种观点得到了心理学家的验证。美国科学家曾在1996年的一项著名测试中发现,最恐同的异性恋单身男子反而对同性性行为有着特别强的渴求。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的心理学博士Nathan A. Heflick,在他的测试中发现,在观看男同性恋色情片时,那些曾在调查问卷中填写“最讨厌同性恋”或“对男同性恋色情片很反感”的“恐同组”受试者,性兴奋程度明显高于“非恐同组”受试者。他认为这一研究结果证实了弗洛伊德提出的理论,即人们极端憎恨的对象,往往是他们潜意识里的最大需求。
因此,严重压抑自己的-A,它会通过在你身边“设置”一个让你不舒服的人来替你表达。那么,是不是我们接纳了自己的全部特质,世界上就没有让我们不舒服的人了?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这样。
当一个人超越了二元对立的框架,或许就会达到这种境界。台湾证严法师就有“普天三无”的说法,即普天之下,无我不爱的人;普天之下,无我不能相信的人;普天之下,无我不能原谅的人。
心理咨询师建议我们普通人,也许可以通过一个练习来拥抱自己的人格对立面。武志红在他的文章中提供了这个练习:
1.列出你的所有重要个性,也即列出A。
2.找出-A。
3.对自己说,我可以A,也可以-A。
他提醒,在找出A与-A时,不要停留在表面意思上,而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贴切地表达出内心的感受。比如,我的A是真诚,-A就是虚伪,这种虚伪有时包含了对一件事的弹性与变通。
对我来说,这个练习是这样的:我带着感觉对自己说,我可以“真诚待人、尊重事实”;我也可以“稍为变通、更有弹性”;我可以同时拥有“真诚待人、尊重事实”,也可以“稍为变通、更有弹性”,这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体验。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心灵花园/顾歌工作室)上海心理咨询师 选编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m.xinlinghuayuan.com/archives/23668
- 转载请注明: 心灵花园网 于 心灵花园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