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去做儿童教育心理咨询的人都是失败者
我们对儿童教育这个问题的态度和我们对待性的态度有些相似。每个人都愿意读到、听到或者谈到这个话题,但如果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人们往往会装聋作哑、消极逃避。人们把寻求帮助看成是示弱的表现,他们不敢承认自己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出现了问题,在别人面前更是羞于提及。因此尽管咨询机构很多,可是只有当家庭这部汽车真正抛锚的时候,人们才会想到向专业人士求助。
我们需要说明的是,寻求专业帮助并不是一种弱者的表现。相反,这代表了这个家庭的自信,也表明了他们有能力进行改变。越早去做咨询,问题就越容易得到解决。长期的治疗经常是不必要的,作为旁观者的咨询师往往很容易发现这个家庭在哪些方面偏离了日常的轨道,哪些方面需要家庭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得以改变。
大多数咨询是免费的,被咨询者也受保密义务的约束。即使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比如虐待儿童,咨询者也可以完全信任被咨询人。只有出现了危及到儿童健康和儿童生命的严重问题,被咨询人才被允许打破保密义务,并请求未成年人保护机构进行干涉。这一步骤被咨询人会事先和家长进行讨论。去做咨询的家长也不必担心自己会由于教育上出现的错误被批评或者处罚。相反,咨询机关一贯希望能够给家长们以支持,希望能帮助家庭中的每一个人,更不想伤害任何一个家庭成员。如果需要的话,咨询也可以匿名进行。
大的危机往往来源于对小问题长时间的放任。只有鼓足勇气,克服那种刚刚去咨询时的错误羞耻感,家庭生活才可能得到显著改善和充实。根据儿童保护法,儿童具有要求咨询的权利,他们也可以在没有父母陪同的情况下独自去进行咨询。而去咨询的孩子们应该相信工作人员会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
误区:不与孩子沟通就去做咨询
在去进行心理咨询之前,孩子应该有所准备。那些经常给父母惹麻烦的孩子,在家中往往充当着替罪羊的角色,这个“害群之马”常常被认为是家庭问题的根源。
“你快点收拾收拾,我们陪你去做心理咨询,就是因为你给家里带来了麻烦!”家长把所有问题都不负责任地推到了孩子身上。孩子也自然会在心理上抵触咨询,不愿意积极配合。
“我们一起去,因为我们这段时间总是吵架,我们得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家长对孩子这样说话会更为公平一些也更容易取得积极的效果。。孩子会带着谅解的态度进行心理咨询,而且往往能在心理咨询中提出很多改进家庭生活的好建议。
(心灵花园心理咨询师 选编)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m.xinlinghuayuan.com/archives/2307
- 转载请注明: 心灵花园网 于 心灵花园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