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还没有下班?”“地铁怎么还没来?”
时间的长度相同,但是对于每个人的意义却不同。要弄清楚“经历”和“记忆”的关系,我们先得对自身有一点儿了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自我,不妨想象我们脑中存在2个小人:“现在我”和“记忆我”,这两个小人共同影响我们如何做决定,以及我们是否感到快乐。
“现在我”关注瞬间的感官刺激。吃下一块巧克力,可以马上品尝到美味。但一年过后,你压根不会记得你当时吃过一块巧克力。
“记忆我”则是由我们储存在“长期记忆库”中的信息组成的。当我们回忆过去时,能够记起的,都是真正有意义的经历。就算是再高级的巧克力,也仅仅是吃巧克力而已,能满足“现在我”一时的口腹之欲,但无法存入长期记忆。像这样短期的快乐感,来得快,去得也快。
心理学家 Daniel Kahneman 对此深有研究。他指出,影响我们做重大决定的,通常是“记忆我”,而“记忆我”往往会拘泥于过去的经验,阻碍“现在我”做出新的尝试。“现在我”则对未来没有什么概念,它只对当下的事情做出决定,比如吃汉堡、看电影、玩游戏,或者把手从炉子上拿开。“现在我”热衷于当下的体验,而“记忆我”则对我们人生的重大决定产生影响,它会因为我们的成就而感到高兴,也使我们乐于向他人讲述自己经历的传奇故事。
Kahnerman提出了一个思想实验:想象一下,你马上会得到2周的假期,但在假期结束的时候,你要喝下一瓶药水,它会将你脑中关于这段假期所有的记忆删除。你将选择如何度过这段假期呢?
这个思维实验的有趣之处在于它展现了“现在我”与“记忆我”之间的较量。“现在我”可以马上想到一大把想做的事情:去高级餐厅大吃一顿、去夜店推倒辣妹、去玩点刺激的比如滑雪,这些事情都会让“现在我”觉得愉悦。而“记忆我”则可能会深思熟虑一番,想想到底是去野外观察动物更有价值,还是骑车去西藏体验人生更有价值?
然而,如果假期之后的记忆不能保留,那些饱含价值的事情,对我们还有多大意义?是不是还不如及时享乐?
由此可见,决定我们快乐与否有两种方式,一个是“现在我”是否快乐,一个是“记忆我”是否快乐。“现在我”快乐是因为一时感官体验的满足,“记忆我”的愉悦则是因为回忆过去时,发现自己做了不少有意义的事情。
一个两周的假期足够我们做一些很有意义的事情了,当这些事情进入长期记忆,我们以后便可以从这些回忆中支取快乐。但矛盾在于,做有意义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比较辛苦,这就无法取悦“现在我”。而“记忆我”则不喜欢记忆的数据库中什么也没留下,更倾向于压抑当前的欲望,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充实记忆。
大多数人都生活在无法同时取悦“现在我”和“记忆我“两者的矛盾中。幸福不仅仅是取悦其中的一个“我”,而是要学着在不断的快乐体验中做有意义的事情,或者是在做有意义的事情时寻找快乐,使脑中的两个“自我”都能得到满足。就像边看美剧边学英语,边看漫画边学日语。
幸福不是建立在一个个目标的实现上,当你辛辛苦苦的实现了长久以来的目标,它只能让“现在的自己”感到短暂的快乐,却无法持久。那些认为幸福只有在自己的目标实现后才会到来的人是最痛苦的,因为“现在他”和“记忆他”都得不到快乐。如果你正在辛辛苦苦的准备考研,还不如放下书本,吃一块巧克力来得实在。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心灵花园/顾歌工作室)上海心理咨询师 选编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m.xinlinghuayuan.com/archives/22541
- 转载请注明: 心灵花园网 于 心灵花园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