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信息 > 仪式及其心理意义
2015
02-17

仪式及其心理意义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礼仪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才开始有婚姻关系。唐代杜佑说:“人皇氏始有夫妇之道,伏羲氏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五帝驭时,娶妻必告父母;夏时亲迎于庭;殷时亲迎于堂;周制,限男女三年,定婚时,六礼之仪始备”。在伏羲氏时代,人们以渔猎为主,以兽皮为贵,所以在结婚时,男方向女方送两张鹿皮,也就是所谓的“俪皮之礼”。我国古代嫁娶的俪皮为礼,是婚姻礼俗的开端。
    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排斥繁琐的仪式,部分是因为这种仪式陷入了形式主义而让人感觉毫无生趣。例如,强迫症患者就常常出现仪式行为,这些行为帮助他们逃避内心真实的感受,减缓焦虑和恐惧,但是,他们发展出的这种仪式化的行为,只能暂时帮他们获得平静,但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内心仍然让他们无法获得心灵上的宁静和自如状态,最终也使他们离自己的心灵更远。
    毫无疑问,我们不能以偏概全的认为仪式就是一件消极无聊的事情。恰当的仪式,有其积极的心理意义。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说:当人们的举动是出自想像和情感而不仅仅是物质世界的需要时,它都可以成为某种仪式。因而,仪式是一个象征,其背后的意义是我们附加或者创造出来的,恰当的仪式能帮助我们营造一种心态,升华一种情感,激励一种行为,汲取一些能量,享受一种新的境界。有效地利用“仪式”对我们心理健康有重要的意义,在某些情况下,仪式也是能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比如心理治疗中常用到的向过去(失败、挫折、创伤、某种行为模式乃至某个人格的方面)道别的仪式来帮助当事人走出困境。
    对于那些公众共同遵从或者约定俗成的仪式,可能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相信其背后的意义,对于某种仪式,人们也不都具有相同的心理状态,但出于某些认识、愿望,人们仍然需要某种仪式的存在。就像本案例当事人,他似乎对婚礼这一仪式本身的意义并不看重,而他的女友则哪怕很简单也需要一个仪式,或者说,当事人本人似乎认为婚礼就是一次花费很高的铺张之举,而不是一种公开地面向亲友和伴侣做出人生承诺的方式,而他的女友则更加重视仪式背后的情感承诺,两人之间因此而出现了分歧。
    心理学基本概念
    仪式:通常是由多人参加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通常遵照某种的约定俗成的顺序或特定的行为规范,它通常具有特定的纪念或其它社会心理意义。有些心理障碍患者会表现出仪式化的行为,但这里的仪式化行为仅仅是患者个人认定的,并非约定俗成的被一定范围的人群所接纳的行为规范或活动方式。
    文/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心灵花园/顾歌工作室)首席心理专家 顾歌
    (本文为心灵花园网顾歌老师原创文章,所有权归顾歌老师及苏州心灵花园心理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与上海心潮健康咨询有限公司共同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仪式及其心理意义 - 第1张  | 心灵花园网

最后编辑: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