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信息 > 【心理咨询师 顾歌】牢骚也是一种怀念
2014
12-19

【心理咨询师 顾歌】牢骚也是一种怀念

  父女俩都处于没有处理好亲人亡故的应激障碍状态之中,一种伤、两样痛……
  “老师你等着我啊、拜托你一定等我啊―今天拼了命我也要把他弄过来!”
  Jane在电话里几乎是气急败坏地说。约定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小时了,她还没有出门―父亲又临时变卦,不来咨询了。这已经是三周以来父亲的第四次临阵脱逃,难怪Jane会这么一副语气。
  Jane对父亲的不满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她几乎是在母亲的哀伤之中长大的,从懂事起就知道父亲很“花”,虽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情人”,但是风流倜傥,吹拉弹唱样样会,各个时代流行的花样一个也没错过,交谊舞一跳就是三十年,退休后迷上了昆曲,天天出去会戏友,吊嗓子练身段。
  他做这些事情从来不带妻子,吃完饭搁下一句话“我跳舞去了”就走人,不到半夜不回家。Jane的母亲对着丈夫留在饭桌上的空碗发一会儿呆,叹口气,自己收拾好餐桌,再辅导女儿做功课,日子就这么过了几十年。
  8个月前,Jane妈妈因肝癌去世,父亲当时很难过,在家里窝了整整一个月,几乎没有出门。“看他瘦成那个样子,我几乎都原谅他了,想他还是爱我妈妈的,毕竟几十年的夫妻啊,只不过性格太贪玩。谁知道一个月过去,他又蹦起来了,照样天天出去唱戏―这也算了,我也没有要求他永远那么悲伤、给妈妈‘守寡’似的,可是他说起妈妈坏话来了,每天都要说,说我妈妈不活跃、没有艺术细胞、太死板、烧饭也不好吃、说话也太硬,等等。每天见到我们,说不到三句话就要扯到妈妈身上,这不好那不好。”
  “我怎么受得了?别人说我妈妈就算了,他是她丈夫呢!生前就对她不好,现在还要这么说她!后来我受不了就同他吵,叫他不要说!我老公提醒我说,是不是他想找老伴,我对他讲:要找的话等我妈妈周年过后再说。哈!他倒发火了,说啥绝对不找。恼羞成怒。为啥说他恼羞成怒呢?因为他继续说我妈妈不好啊,没有一天不说!欲盖弥彰!”
  “我实在受不了!我都要给他跪下了:你要找明天就找好了,不要再说妈妈坏话行不行啊?我求你了!……没用!没过廿四小时,又来了!” 

【心理咨询师 顾歌】牢骚也是一种怀念 - 第1张  | 心灵花园网

[1]

  心理SPA充电坊-老年人的哀伤应对
  老年人哀伤的形式跟其他年龄的人相似,会因个人的性格、性别、成长经历及文化背景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例如,一个很外向的人会坦然地在语言和行为上表达其内心的哀伤,相反,一个中国男士可能会由于“面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过去缺乏在情感上被表明或者表达情感后的一些不愉快经历而变得沉默。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男士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可能已经建立了一套内化的资源,帮助自己在哀伤时较少感到被压垮或情绪不安,他们可能不会表达出我们期望的悲伤情绪。因此,每个人表现悲伤的形式有很大的差异性,我们需要视每个个体都使独立的。
  从我们的文化中可以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当老年人能够开放地表达自己的悲伤,整个家庭都会跟随这种模式,相反,当老年人隐藏自己的悲伤时,家庭成员的悲伤也会被压抑。此外,倘若生存下来的老年人成了家庭中注意力的核心,依赖的问题便会凸显出来。
  在帮助年老丧亲者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老年人需要被了解,并能够有一个能耐心同行的人陪伴走过这段伤心的路程。
  第二,哀伤的处理最终需要由丧亲者自己完成,他人只是从旁帮助和支持。在帮助老年丧亲者时,我们要剔除一个观念上的误区:老人在情感上是脆弱的,且在心理上是不能有效地处理自己的哀伤的。这种对老人的观念及偏见已经潜移默化地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但是研究发现,老年人有能力建立适应丧失的机制,并处理自己的人生困境。
  第三,陪伴者需要仔细留意哀伤者当时的心理需要,这样可以及时缓解一些心理压力。
  第四,多找机会与老人闲谈,让老人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念,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陪老人一起回忆往事。

【心理咨询师 顾歌】牢骚也是一种怀念 - 第2张  | 心灵花园网

上一页 

  案例分析与案例结局
  Jane的父亲虚岁六十,儒雅温和,很有气度。他不承认他讲过妻子的坏话,“我说的都是事实,如此而已。”他也并不认为妻子不好,相反他认为她是一个很善良很贤惠很传统的女性。“像她那样的人太少太少了,现在的小姑娘哪里知道啥叫做娴淑!”
  他的态度与女儿的感受大相径庭。Jane欲插嘴,我止住了她。
  “您这样频繁地在女儿女婿面前提到已故的太太……”
  不等我说完他正色道:“为什么不能提?提到妈妈她就那么大的反应,干什么,想把妈妈忘记吗?”“您这么做是要让女儿记住妈妈,或者是要让自己记住亡妻?”
  Jane父亲不说话,竭力控制着自己。
  “你这么问,我心里倒是有点触动。我对她是有内疚的……我喜欢玩,她不喜欢;我喜欢人多,她不喜欢。后来我就是一个人去玩,以为她性格好静的,没有什么。后来我也知道她觉得孤单,但是已经习惯了改不过来。我总想嘛,等我退休就多抽时间陪她。没想到我刚退休半年,她就查出来……太快了,根本没有机会……”
  “所以潜意识里面你有点儿怪她,没有给你机会,这么快就走了?”观察着他的表情,我递给他一盒纸巾,他抽出一张来,眼泪唰地流下来。
  Jane楞了片刻,拉着他的手哽咽道:“爸爸……”
  “我暂时出去一下―你们肯定有很多话要告诉对方。”离开咨询室,我找到Jane的丈夫,对他这个目前唯  一保持理性的家庭成员解释了父女俩的状况,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
  父女俩都处于没有处理好亲人亡故的应激障碍状态之中,一种伤、两样痛:父亲是痛苦夹杂内疚自责,通过不断地发亡妻的牢骚来表达情感、舒泄压抑情绪,女儿是通过回避提到母亲来避免面对失去母亲的痛苦。两个都是需要得到创伤治疗的人。
  心理学基本概念
  过度性精神投入
(hypercathexis):弗洛伊德认为,当亲人去世时,生者的情感会随着投入重温与逝者有关的每一个记忆,并持续地发现逝者不再存在这一现实而产生波动与抽离。然而,随着时间的过去,这些经过不断投入与抽离的精力会渐渐转移到新的对象身上,直到生者的哀伤最终可以画上休止符。如果这一自然过程遇到异常的外在或内在干扰,如当事人仍停留在某种与逝者矛盾或被内疚支配的关系下,生者的精力将难以转移,因而形成延迟、夸大或病态的悲伤,这就是过度性精神投入。
  文/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心灵花园/顾歌工作室)首席心理专家 顾歌

【心理咨询师 顾歌】牢骚也是一种怀念 - 第3张  | 心灵花园网

上一页  [1] [2] [3] 

最后编辑: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