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前中情局(CIA)职员爱德华・斯诺顿将两份绝密资料交给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2],并告之媒体何时发表。按照设定的计划,6月5日,英国《卫报》先扔出了第一颗舆论炸弹: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
近来,“棱镜”秘密情报监视项目风波不仅在美国国内愈演愈烈,在欧洲也引发不小震动。欧盟官员表示,美国此举可能侵害欧洲公民的基本权利,并影响到未来美欧合作。
这项代号为“棱镜”(PR ISM)的高度机密行动此前从未对外公开。美国国家安全局与联邦调查局参与了该项目。与政府机构合作的九家互联网公司分别是:微软、雅虎、谷歌、Facebook、PalTalk、美国在线、Skype、YouTube、苹果。《华盛顿邮报》获得的文件显示,美国总统的日常简报内容部分来源于此项目,该工具被称作是获得此类信息的最全面方式。一份文件指出,“国家安全局的报告越来越依赖‘棱镜’项目。该项目是其原始材料的主要来源。报道刊出后外界哗然。保护公民隐私组织予以强烈谴责,表示不管奥巴马政府如何以反恐之名进行申辩,不管多少国会议员或政府部门支持监视民众,这些项目都侵犯了公民基本权利.美国舆论随之哗然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的辩解重点以及美国内的关注焦点在于,美公民是否沦为电话和网络监控对象。言下之意,针对美国以外目标的监控属于“另一码事”。这种内外有别的立场无法回避一个事实:“棱镜”风波已波及包括美国欧洲盟友在内的国际社会。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建立足够的信任远远比破坏其更艰难,从棱镜门中折射出美国情报体系中各个方面的漏洞和缺陷。“9・11”事件后,美国在安全领域投入大增,不断招兵买马,但安全漏洞随之增多。作为一个等级并不高的第三方防务承包商雇员,斯诺登为何有权接触到机密,还有机会将其泄漏给媒体?面对疑问,美国国家安全局需要重新审视工作人员的权限以及招募工作流程。
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美国本土国民对于政府的信任感会极大受挫,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会更加激化社会矛盾,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斯诺登揭开第一层窗户纸之后,全世界全社会的批评质疑接踵而至,这符合了心理学中破窗效应,美国政府需要在尽可能快的时间内换上一整面新的“镜子”,让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严季昌)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m.xinlinghuayuan.com/archives/1189
- 转载请注明: 心灵花园网 于 心灵花园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