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告诉我们,幼儿性格的典型特征表现为活泼好动、好奇。孩子知识贫乏,许多事物对他们来说,是充满神奇和奥秘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渴望了解更多的事物,也希望自己能摸摸试试,往往成人越不让看,越不让做的事情,孩子偏偏要看要做,成人则视为““熊孩子”来了”。
有些孩子喜欢摆弄各种东西,如把玩具拆开,想知道它的构造;把钟表拆开,看它为什么会不停地走?诸如此类,看似“熊孩子”,实则隐藏着孩子极大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如加以正确引导,会提高孩子的智力发展。
但是,随着科技、文明的发展,现在别说儿童,就连成人,每天也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会激发孩子更大的求知欲,可是,与知识大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动手能力也有限,把东西弄坏,闯祸的可能性比成人大得多,而且到了今天这个时代,很多产品包含较高的科技含量,不但价钱贵,而且坏了之后很难修,玩坏了就等于要丢钱,这更加重了孩子顽皮的后果。
教养误区与后果
第一,因孩子有顽皮行为,就全盘予以否定,是不对的。这样会阻碍其个性的健康发展,错失培养孩子的机会。
第二,任其拆毁家里的昂贵物件也是很费钱的,后果不言而喻。
第三,不订立规矩,会让孩子不知道规矩;把规矩订得太死,又会让孩子心痒痒想要打破规矩,这两个极端都容易导致孩子淘气。
如何预防
1. 明确界限,订立规则
应该在鼓励孩子动脑筋的同时,与孩子订立规则。比如,孩子想要拆某个东西的时候,需要先询问家长的意见,才可以动手等等。宝宝需要一个界限,这个界限给他展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信号明确
不该做什么,该做什么,怎么做给个示范,这样做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做了不该做的事会有什么后果,对孩子有什么坏处,都要说。
比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停下来好还是不停下来好?立规矩时,需要用讨论的方式,把事情的利害全都说清楚,这样,就打下了预防针。
简单易懂
心理咨询师分析,要用小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把规矩和订立规矩的道理一起讲清楚。尽量不要把规矩订得太复杂,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矩,非但不能够让她遵守,反而会让ta糊涂。
但是简单易懂不等于简单粗暴,摆出强权嘴脸命令孩子,“你听我的!我说了算!”只会让孩子反感,不愿配合。你应该耐心地讲道理,你讲的道理也许她一时不能够完全领会,但是你平和的语气和尊重她的态度,却会让ta信任你的判断,顺从你的要求。
2. 令行禁止,以身作则
立下的规矩,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比如在家不许随地吐痰,在外边也不许。而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在家一套,外边一套。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无所适从。所有的规矩都不仅仅是立给孩子的,而是父母也要严格遵守,以身作则。比如,要让孩子规律进食,父母自己就要在饭桌上举止规范,不挑食,不浪费。要让孩子懂礼貌,父母自己就要对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所有的孩子――使用文明用语。
3. 宽严相济,反面教育
规矩不是绝对不能够打破的,在孩子的要求下,偶然“放宽政策”。比如,以零食代替正餐、中午看一场电视、晚睡一个小时,等等――会减轻压力,让孩子更加自觉地遵守规矩。相信孩子,不要以为偶然的一次“放纵”就会养成什么坏习惯。
有些事情,可以放手让孩子亲自体会一下“放纵”的后果。有些事情,规劝不管用,就换一种办法,不一定正面要求。比如宝宝爱吃肉,不爱吃青菜。我们劝她吃青菜,告诉她吃青菜的好处,她就是咽不下去,我们也不要求她一定吃。经常做一些带青菜馅儿的食品,比如包子、饺子等,以此种方式让宝宝进食青菜。每顿饭的青菜,我们自己吃得津津有味,让她看着眼馋。有时她会主动要求吃一些,还对我们讲道理:“吃了这个菜,我就身体就健康了,没病了,还长高了”。
4. “童化”自己,理解孩子
不要以成年人的行为准则来规范约束孩子,不要把孩子的一些淘气行为统统斥责为“犯错误”。要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体会到在她看来,向你身上泼水或是什么的,是非常好玩儿的事情。这样你就不会恼火,而是和缓地告诉她,“我知道这样挺好玩儿的,但是我不喜欢你这样做,衣服湿了会让我不舒服,请你不要再向我身上泼水了。”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心灵花园/顾歌工作室)上海心理咨询师 选编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m.xinlinghuayuan.com/archives/11201
- 转载请注明: 心灵花园网 于 心灵花园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