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homosexuality)一词是由一名德国医生Benkert于1869年创造的。它描述的是,对异性人士不能做出性反应,却被自己同性别的人所吸引。现在对同性恋通常的描述是指在正常生活条件下对同性成员持续表现性爱倾向,包括思想、感情和性爱行为,同时,对异性缺乏或减弱性爱倾向,但也可有正常的异性性行为。它是性心理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别。
同性恋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对同性恋的绝对迷恋,排斥异性,以同性者为泄欲对象;二是对同性和异性都能产生性恋,进行兼性发泄;三是以异性恋为主,偶尔或在特殊情况下才产生同性恋性行为(同性恋男女均可发生)。
现代医学界认为,同性恋是人性的一种自然流露,并非内心的扭曲,应尊重他们的个性化情感的发展。产生同性恋的主要原因:
1.生理本能:人类性行为是多元化的,本能的宣泄和外界的刺激所产生的渴求,是人性正常的需求。在缺乏异性的环境中,如军队、监狱等,性爱是一种满足性欲的取代行为。
2.遗传先天因素:携带有同性恋基因的个体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易于发展成同性恋细胞。
3.性激素影响:胎儿的大脑受何种性激素的影响,决定了个体细胞未来的性取向。如果男性胎儿未得到睾丸激素的影响,而是受到母亲卵巢的雌激素影响,男性胎儿大脑就会女性化;女性胎儿如果受到睾丸激素的影响,女性胎儿大脑也会雄性化。
4、后天因素;如:性别认同错位、找替代物、精神需求缺失、创伤投射等。
另一个角度,多数学者研究认为,同性恋发生主要与下列情况有关:
(1)遗传因素:血缘愈近愈易发生同性恋。有人对85对孪生子女进行调查,发现45对双孪生子女同性恋的发生率为15%,而40对单孪生子女发生率达100%;
(2)内分泌因素:有人发现男性同性恋者的睾丸酮分泌不足。近年来对他们的丘脑垂体―性腺内分泌轴系研究结果,发现男性同性恋者反应不正常而接近正常女性的反应;
(3)心理因素:主要表现是性心理障碍;
(4)环境因素:在异性隔绝的环境中,如监狱里同性恋发生率特别高;
(5)社会因素:风俗习惯,宗教和文化传统都对同性恋产生有一定影响。西方国家的性解放,物质满足后的宗属主义,对宗教的反抗,场所便利,情绪压抑、孤独、竞争、寻找刺激、冒险心理等都能使同性恋发生率提高。
心理咨询师说,我们的社会应当对同性恋问题给予应有的重视,同时提高社会公众对同性恋的了解,避免不良宣传对公众和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并且使同性恋这一特殊性取向群体能够与我们异性恋群体一样,正常地生活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心灵花园/顾歌工作室)上海心理咨询师 选编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m.xinlinghuayuan.com/archives/9900
- 转载请注明: 心灵花园网 于 心灵花园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