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感是所有人的共性,但自卑不应该是对弱点的叹息,应该是创造的源泉。
“超生游击队”的小品家喻户晓,黄宏和宋丹丹给辗转各地超生的女儿取了一串地名:海南岛、长白山……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家长选择了将超生孩子送出去、寄养在其他的家庭。
小海天资聪明,名牌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全球性的大公司上班,工作很出色,是属于近乎工作狂人的女性,老板很是欣赏,并定时加薪升职,到30岁已升为公司副总监。因为公司名气较大加上外商独资,所以好多业务是客户主动找上门来,一般不用太费力地去营销,只要尽力完成就好,这一特点很对小海的胃口。
小海办事精准快,但她认为有一种心态对自己影响很不好,即缺乏竞争意识,任何事情不会去主动争取,“如果你要,好―拿去。”在处理男朋友问题上更是如此:只是被动接受男性的追求,如果其他女性表露出对这位男士的喜欢,她就主动退出,躲得远远的,到了30几岁也没有遇上心仪的男生。家里为她的婚姻很是着急,单身在外打拼的她也有满腹苦水,可就是克服不了自己的毛病。
小海是父母生下来的第二个女孩。父母有很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一直想要生个男孩,给这个女儿取了个男孩名字,在她一岁时,为躲避破坏计划生育政策的惩罚,把她寄养在邻居家。因为那个著名的小品,小海常被亲戚打趣地称为“海南岛”。
懂事之后的小海知道了自己寄养的身份,在养父养母那里她经常感觉到一种氛围―自己只有事事谦让才能得到表扬,经常感觉到是因为自己不漂亮才会不被亲生父母喜欢,有种强烈的自卑感,所以在家里很少说话,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学习。这种状况产生的结果是:小海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喜欢。在学校你看到的是既聪明又开朗的女生小海,到家里就变了一个人:自卑、内向、不善言语。
在初中时小海回到了亲生父母身边,那时她已经有了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小海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全国重点高中,又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名牌大学。工作上的成功表现使她得到了儿时在学校里的那种成就感,慢慢地得心应手起来,对职业小海充满了自信,对于交男友,她心里越来越没底了。
[1]
心理SPA充电坊――阿德勒与个体心理学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 1870-1937)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其个体心理学思想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使心理学者注意到社会因素的重要性,对精神分析由生物还原论的本我心理学转向社会文化取向的自我心理学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自我心理学的形成和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在幼儿时期,就渐渐形成一种生活风格,是人格的统一性、个体性,是一个人面对问题时的方法和希望对人生做出贡献的愿望等。根据此生活风格而形成生活的主观目标,但每个人的生活风格不同,因此每一个人的主观目标不完全相同。他承认个人是独立的生命有机体,把人看作是内在协调的、努力与同伴合作的人。故阿德勒的心理学被称为“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的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他认为,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实体,有自己的独特目的,寻求人生意义和追求理想,并且是一个与社会和他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自卑感是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最著名的概念。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而优越感即是自卑感的补偿。一个健康、正常的人,当他的努力在某方面受到阻挠时,他就能在另一方面找到新门路,争取优越感。人类追求优越感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因为我们永远不会满足于自己的成就而止步不前,这正是我们对文化的贡献。但是,如果自卑感不能成功地进行补偿,就会产生自卑情结,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阿德勒重视社会因素和个人经验的思想,确立了心理学的社会价值取向,对心理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在美洲,有“阿德勒心理学协会”,定期出版业务通讯和《个体心理学季刊》。在北美和欧洲,有30多个训练机构和100多个专业阿德勒组织。德国也有庞大的个体心理学协会,出版《个体心理学》杂志。国际上也有个体心理学联合会,定期开会,讨论交流个体心理学的最新进展。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在我看来,阿德勒一年比一年显得正确。随着事实的积累,这些事实对他关于人的形象的看法给以越来越强有力的支持。”
案例分析与案例结局
阿德勒心理理论关注自卑感,他认为自卑感是所有人的共同属性,是人类一切奋斗的根源,自卑不是对弱点和异常的叹息,而更多的是创造的源泉。小海的自卑感是在成长过程中由环境的影响造成的,在她的自卑感后面,是一些歪曲的信念,包括:
1.认为没有人会真正的关心我。
2.我是被别人拒绝的人,为避免遭受被拒绝的伤害,在别人拒绝自己之前先拒绝别人。
3.因为我丑所以不被亲生父母喜欢。
4.因为不被喜欢所以被亲人遗弃。
5.亲密的人是靠不住的,会遗弃我,而被遗弃是痛苦的,所以我不能和人太亲密。
她对于两性恋爱的个人逻辑可以用三段论表示:
1.我是不可爱的。
2.没有男人是真正爱我的。
3.他们最终反正是要离开我的,我坚持也没用,不如我先离开。
在这样的信念下,小海表现出恋情、对男友的“不在乎”、“不珍惜”态度,稍有挫折或者竞争者出现就选择放弃,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对方的感情,打击了对方主动追求的积极性,而小海自己又是一个绝对不会主动的人,所以她的恋情往往终止于萌芽状态。
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知行为治疗,小海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有了深入的了解,她仍然会下意识地感到自卑,但是她对自己的“自卑情结”有很好的觉察,所以可以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
治疗中期,小海同一位同事介绍的男士确定了恋爱关系,到两个月后治疗结束时,两人关系发展得很好。一年过去了,小海再没有来过。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心理学基本概念
生活风格――一个人在每一行动中所表现出来、极其独特并因人而异的各种动机、特性与价值的团集物。它决定一个人要学什么、怎样行动、怎样思维,有哪些经验要渗入他的人格之中。
自卑与补偿――人在婴幼儿时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都处于劣势,需要依赖成年人才能生存,他们由此必然产生自卑感,而努力克服这种感觉的努力就称作补偿。当然,这种自卑与补偿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健康的反应,可以驱使人们实现自己的潜能。
追求优越――人们行为的根本动力。人在刚出生时,它只是作为潜能。但从5岁开始,则开始确立优越的目标,以带动心理的发展。追求优越和自卑感是密切联系的,是对自卑感的补偿。
创造性自我――每个人在形成自己的生活风格时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遗传积极地建构它。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m.xinlinghuayuan.com/archives/8901
- 转载请注明: 心灵花园网 于 心灵花园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