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我从业已有九年了,我把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误解分为以下几类,与大家共勉。
心理咨询在我国的普及还不够,很多人认为心理咨询和自己没多大关系。事实上,心理咨询帮助的对象就是日常生活当中的常人,常人会遇到一些现实的问题,自己觉得很困惑或者痛苦,自己的个人努力好像一时无法排遣。这时候就需要求助心理咨询。那种认为只有负面情绪累积到“病”的境地才要咨询的温漫荣.jpg”>看法是错误的,如果目前出现的问题开始无力解决,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就应该求助于心理咨询,如果发展到严重干扰生活的状态,那更应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其实就算非常健康毫无心理问题的人士,也可以接受 “心理发展”等方面的咨询辅导,比如职场生涯规划、亲子关系培养、儿童智力、情商培养等,可以进一步发挥个人的潜能。如果你的经济能力较好,对心理咨询又很认可的话,原则上应该定期到心理咨询师那里进行咨询。
我们每个人得了生理疾病一般都会及时就诊,积极配合治疗,这是因为生理疾病有比较明显的症状使得我们无法或者不愿意忍受,从而产生强烈的求治动机。而心理疾病则由于没有那么明显而急迫的症状表现,往往我们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拖延治疗。事实上,心理问题比生理问题更应该受到重视。一方面是因当我们面对外界压力时,往往需要动用自己的精神力量来支撑和抗争,如果压力过大,我们的精神世界往往会陷入危机,变得脆弱甚至不堪一击。很多人认识到自己有心理问题,但仅仅依靠自己的意志力同心理问题抗争,结果往往越克服越厉害,越抗争越严重,还会引发躯体疾病,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另一方面,其实心里问题对患者生活、工作和家庭的影响大大地超过生理疾病的影响,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比如一个具有抑郁个性的丈夫可能导致夫妻关系不和睦、工作中同事关系不好、工作效率低,凡是和他有关的人都可能受到他的心理问题的影响。而如果丈夫生病住院,则夫妻关系、同事关系等方面不会受到影响。
有这种想法的人一般有两种想法,一是认为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或只有精神病患者才需要心理咨询,二是认为去咨询的人就是有见不得人的隐私或思想道德品质方面有问题或认为表露出情感上的困苦是人软弱无能的表现。心理咨询可以帮助认识和开拓自身,不断突破自我的种种局限,全面而充分地发展。一些发展性的心理咨询如自我规划、职场选择、潜力提升、孕期心理、儿童智力开发等则更是和“有病,不正常”毫无关系。甚至可以说,当一个人处在和谐稳定的健康状态去心理咨询,他的获益还要大于那些有麻烦的人。恰恰是那些经济情况比较好,衣食无忧,没有问题的人,他从心理咨询中得到的资源会让他变成更加积极,更有幸福感,更加朝气蓬勃,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那些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往往不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而不会去寻求心理咨询或治疗。他们可能会认为是其他人有问题,如人格障碍患者,他们可能具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把幻想当成现实,对自己的症状缺乏自制力;精神病患者都不会认为自己有问题。
心理咨询在我国还是新兴学科,人们对它仍有一种神秘感,甚至认为看心理咨询师是很不体面的事。因为在许多人眼里,来咨询的人往往怕被他人认为患了精神病或是被当作怪人,去咨询就是有见不得人的隐私或思想道德品质方面有问题了,表露出情感上的困苦是一个人软弱无能的表现。因而不少人宁愿饱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而不愿去就诊。来访者都是左顾右盼,鼓足了勇气才走进心理咨询室,在心理咨询师的反复保证下,才肯倾吐愁苦;或是绕了很大圈子,才把真实的情况暴露出来。
其实在人们眼里的心理障碍、“隐私”等,在心理咨询师看来往往就是大众较普遍的心理障碍和症结。心理咨询师是不可能取笑来访者的,而且是必须为来访者保密。因而来访者丢下包袱、充分信任心理咨询师是取得良好心理咨询效果的关键所在。
很多来访者在心理问题出现的初期,总是寄希望于自己的自我调整,最后导致心理问题发展为心理疾病,甚至心理疾病越来越严重,这样不但加重了治疗的难度和增加了个人经济开支,也让自己遭受了更多更大的痛苦,很有可能让家人也一同遭受痛苦。
常言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事实上,心理咨询师从旁观者的角度,用专业理论帮助来访者理清思路,认识问题产生的根源,用专业的方法帮助来访者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帮助来访者心灵成长的简短而有效的方法。
心理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正确诊断。其次,心理自助书籍往往对心理问题提出一般性的解决方案和策略,这种策略对读者缺乏针对性。从专业知识和技能上来讲,专业心理咨询师都接受过专门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这些都是一般非专业人士难以达到的。专业人员可以比较客观准确地识别问题,并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的引导和建议。
(心潮心灵花园心理咨询师 温漫荣 撰写)
心理咨询在我国的普及还不够,很多人认为心理咨询和自己没多大关系。事实上,心理咨询帮助的对象就是日常生活当中的常人,常人会遇到一些现实的问题,自己觉得很困惑或者痛苦,自己的个人努力好像一时无法排遣。这时候就需要求助心理咨询。那种认为只有负面情绪累积到“病”的境地才要咨询的温漫荣.jpg”>看法是错误的,如果目前出现的问题开始无力解决,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就应该求助于心理咨询,如果发展到严重干扰生活的状态,那更应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其实就算非常健康毫无心理问题的人士,也可以接受 “心理发展”等方面的咨询辅导,比如职场生涯规划、亲子关系培养、儿童智力、情商培养等,可以进一步发挥个人的潜能。如果你的经济能力较好,对心理咨询又很认可的话,原则上应该定期到心理咨询师那里进行咨询。
我们每个人得了生理疾病一般都会及时就诊,积极配合治疗,这是因为生理疾病有比较明显的症状使得我们无法或者不愿意忍受,从而产生强烈的求治动机。而心理疾病则由于没有那么明显而急迫的症状表现,往往我们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拖延治疗。事实上,心理问题比生理问题更应该受到重视。一方面是因当我们面对外界压力时,往往需要动用自己的精神力量来支撑和抗争,如果压力过大,我们的精神世界往往会陷入危机,变得脆弱甚至不堪一击。很多人认识到自己有心理问题,但仅仅依靠自己的意志力同心理问题抗争,结果往往越克服越厉害,越抗争越严重,还会引发躯体疾病,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另一方面,其实心里问题对患者生活、工作和家庭的影响大大地超过生理疾病的影响,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比如一个具有抑郁个性的丈夫可能导致夫妻关系不和睦、工作中同事关系不好、工作效率低,凡是和他有关的人都可能受到他的心理问题的影响。而如果丈夫生病住院,则夫妻关系、同事关系等方面不会受到影响。
有这种想法的人一般有两种想法,一是认为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或只有精神病患者才需要心理咨询,二是认为去咨询的人就是有见不得人的隐私或思想道德品质方面有问题或认为表露出情感上的困苦是人软弱无能的表现。心理咨询可以帮助认识和开拓自身,不断突破自我的种种局限,全面而充分地发展。一些发展性的心理咨询如自我规划、职场选择、潜力提升、孕期心理、儿童智力开发等则更是和“有病,不正常”毫无关系。甚至可以说,当一个人处在和谐稳定的健康状态去心理咨询,他的获益还要大于那些有麻烦的人。恰恰是那些经济情况比较好,衣食无忧,没有问题的人,他从心理咨询中得到的资源会让他变成更加积极,更有幸福感,更加朝气蓬勃,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那些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往往不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而不会去寻求心理咨询或治疗。他们可能会认为是其他人有问题,如人格障碍患者,他们可能具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把幻想当成现实,对自己的症状缺乏自制力;精神病患者都不会认为自己有问题。
心理咨询在我国还是新兴学科,人们对它仍有一种神秘感,甚至认为看心理咨询师是很不体面的事。因为在许多人眼里,来咨询的人往往怕被他人认为患了精神病或是被当作怪人,去咨询就是有见不得人的隐私或思想道德品质方面有问题了,表露出情感上的困苦是一个人软弱无能的表现。因而不少人宁愿饱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而不愿去就诊。来访者都是左顾右盼,鼓足了勇气才走进心理咨询室,在心理咨询师的反复保证下,才肯倾吐愁苦;或是绕了很大圈子,才把真实的情况暴露出来。
其实在人们眼里的心理障碍、“隐私”等,在心理咨询师看来往往就是大众较普遍的心理障碍和症结。心理咨询师是不可能取笑来访者的,而且是必须为来访者保密。因而来访者丢下包袱、充分信任心理咨询师是取得良好心理咨询效果的关键所在。
很多来访者在心理问题出现的初期,总是寄希望于自己的自我调整,最后导致心理问题发展为心理疾病,甚至心理疾病越来越严重,这样不但加重了治疗的难度和增加了个人经济开支,也让自己遭受了更多更大的痛苦,很有可能让家人也一同遭受痛苦。
常言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事实上,心理咨询师从旁观者的角度,用专业理论帮助来访者理清思路,认识问题产生的根源,用专业的方法帮助来访者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帮助来访者心灵成长的简短而有效的方法。
心理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正确诊断。其次,心理自助书籍往往对心理问题提出一般性的解决方案和策略,这种策略对读者缺乏针对性。从专业知识和技能上来讲,专业心理咨询师都接受过专门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这些都是一般非专业人士难以达到的。专业人员可以比较客观准确地识别问题,并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的引导和建议。
(心潮心灵花园心理咨询师 温漫荣 撰写)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m.xinlinghuayuan.com/archives/4651
- 转载请注明: 心灵花园网 于 心灵花园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