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研究者获得的结果和临床医生的观察之间存在着相当的一致性,那么众多学者就认为存在一些导致药物滥用和成瘾的人格特质。在20世纪70年代初,两位加拿大研究者重新探讨了了成瘾人格这一问题。他们的研究是先在监狱中对囚犯作人格测量,鉴定出具有上述成瘾人格特质的个人,再询问调查他们是否曾使用过药物,但最终发现这些人格特质并不能预测药物滥用。
严格控制的实验所获取的数据表明,所谓的感觉寻求者、强迫性人格障碍及反社会人格的个体都缺乏对冲动的控制,使他们易于成瘾。但这些人格类型可能只代表少数人。
此外,自我效能感与成瘾思维也是与成瘾行为相关的心理变量。自我效能感通过影响个体的认知过程、动机过程、情感过程和选择过程,来影响成瘾行为的最初形成、发展改变以及保持。成瘾思维方式则与成瘾的易感性,成瘾行为的有效应对和矫治都有关系。Twerski总结了成瘾者近30种错误的思维方式,包括:成瘾者有一套歪曲现实的逻辑原则和认知过程,具有混乱、刻板的思维方式,对时间的认知、体验、和管理都是短暂的,常以秒、分来测量时间,以及思维常陷入保护性的防御机制,等等。
创伤由重要的生活经验和事件所引起,如离婚、死亡、自然灾害、犯罪行为、意外事件、战争、持续的贫困、家庭暴力等,这些经验和事件使个人体验到强烈的消极情绪,如羞愧,持续的恐惧和焦虑,被拒弃感,被遗弃感,无能感,无助感,孤独感和失望等。这些消极情绪会致使个人产生所谓的创伤性应激障碍,与成瘾的发生和形成有关。 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影响着成千上万的成年人和儿童,它的出现可能仅源于一种创伤或者一次灾难性的事件,也可能源于一系列小的创伤事件的累积效应。有研究表明,PTSD是导致成瘾的一个重要原因。
选择性交互作用理论综合了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化理论的思想,认为成瘾是个体在同外界社会的相互交往过程中学习的结果,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对青少年 而言,父母和同伴的影响尤为重要。父母抽烟、酗酒甚至吸毒将给子女造成一种坏的榜样作用,导致子女去认同其价值观和对药物使用的态度,学习模仿他们的成瘾行为。
同伴的压力和示范作用也是易感成瘾的一种外界因素。研究表明,18―25岁是成瘾行为的易感期,而此期也正是青年人最需要同伴交往时期,他们特别看 重同伴群体的认同,而在某些同伴群体中,药物使用的知识、技巧和体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通过同伴间的相互交往不断地被仿效、传播和扩散。选择与这些同伴群体的成员交往就成为导致青少年药物成瘾的直接原因。
(心潮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专家 曾大一博士 撰写)
(心潮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专家 曾大一博士 撰写)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m.xinlinghuayuan.com/archives/4625
- 转载请注明: 心灵花园网 于 心灵花园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