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信息 > 追星?还是追自己
2014
07-19

追星?还是追自己

  青少年追星,成年人怀旧。
  对此,心理学经典的解释是,青少年的“我”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必须靠认同偶像人物来培育自己的“我”。然而,成年人的“我”已经形成,以前的偶像对自己的吸引力就没有那么大了,于是痴迷被怀旧情绪取代。
  婴幼儿时,父母是偶像,幼小的孩子一开始相信父母无所不能,于是,他们痴迷父母。但慢慢地,孩子们发现,其实父母只是普通人罢了,于是,对父母的认同逐渐消失了。
  但是,青少年仍然需要认同新的偶像级人物,偶像级人物就仿佛是人格的养料,帮助青少年形成“我”自己。
  不过,前文中提到的“婴幼儿时,父母是偶像”,有一个前提:父母爱他的孩子。如果父母真爱自己的孩子,他们就必然会用尽心力去满足孩子的需要,从而在孩子看来就是无所不能的了,最终就成了孩子的偶像。如果这个认同需要一开始就没有得到满足。譬如,父母对孩子根本不爱,那么,等进入青少年期后,         这个孩子的认同需要就会显得尤其强烈,对偶像更为痴迷。
  这样的孩子这么做,主要原因不是别的,而是为了成长。
  显然,来访者Z的认同需要就远没得到满足。因为“算命的说我活不过18岁”,Z不足一岁被送到外婆家,7岁才回到父母身边。最重要的认同期已经过去,父母已不可能成为他的偶像了。不仅如此,Z在他的信件里写到,在家里他常遭受“强大的野蛮暴力,惨无人道的毒虐”。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Z开始喜欢上周杰伦,而认同感也随之产生。他描述自己第一次对周杰伦产生认同感:“有个时候,坐在山坡的草坪上,看着远方,听着耳机里放着jay你唱地(的)歌曲,忽然天上飞过飞机,心想jay你也许会坐在飞机里,希望飞机能从天上掉下来,(但)jay又不要出什么事。到时,jay你也许能看到我,可能你会救我。”
  这像不像一个小孩子对父母的“无所不能”的期待?
  在采访过程中,Z对咨询顾歌说,他觉得周杰伦和他很“像”。他现在是偏瘫,而周杰伦也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并且,Z说他和周杰伦一样内向不善言词。这些,都是典型的认同。
  我庆幸Z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认同的偶像,因为这是让他在残酷条件下活下去的支柱。
  以前,Z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周杰伦身上。但读了心灵花园的报道后,他哭了,他没想到网站会从善意的角度上写他,他本来以为咨询师会像写所有的追星狂一样把他写得很不堪。自杀那一晚,他无比绝望,“本来以为只有周杰伦才理解我,父母都不要我了,别人怎么会关心我”。但通过这一次,他才“知道原来有很多人,而且是来自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人都在关心我,我感到非常温暖”。
  最后,他对咨询师说:“周杰伦对我很重要,不过如果有其他人关心我,我也会有勇气继续活下去。”
  也就是说,他在寻找周杰伦,他也在寻找我们。

追星?还是追自己 - 第1张  | 心灵花园网

 

最后编辑: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