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信息 > 心理透视那些喜欢打小报告的人
2014
07-11

心理透视那些喜欢打小报告的人

 

心理透视那些喜欢打小报告的人 - 第1张  | 心灵花园网

       打小报告不等于反映问题

  可以说,从上幼儿园那天起,进入集体生活的我们就开始接触“小报告”。无论在学校还是职场,总有那么一两个人,动不动就往老师、领导身边凑,有意无意地把大家私底下开的玩笑、组织的活动“送”到他们耳朵里去。尽管不容易被抓到真凭实据,但每个人其实都心知肚明,并暗自防范这些“告密者”。

  告密行为自古有之。秦朝最先以法律形式鼓励公开告密;明朝形成“内厂、东厂、西厂及锦衣卫”四重监视体系。现代社会,从小学开始,“线人”式管理就近乎常态。日前有报道称,深圳某小学设立“情报专员”,定期向老师提供情报。相信很多“80后”也经历过全班被老师逼着写纸条,互相检举坏人坏事。

  尽管没有证据,但怀疑自己被告密的人都会满腔怒火。在北京国贸工作的“80后”陈捷告诉记者:“我上初中时就被女生打过小报告,被老师痛批。当时特别愤怒,那是一种被人窥视、背叛的感觉,比被人当面骂还愤怒。”而出卖耶稣的犹大更是被世人唾弃至今。但不少打小报告的人却并不认为自己有错。“爱调研”网站调查发现,许多打过小报告的人认为,自己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以及让上级了解情况;但82.5%的人认为打小报告与向领导反映问题存在本质差异,被打过小报告的人则认为“告密者”别有用心,是为了拉拢与领导的关系。

  打小报告被人不屑,可总有人热衷于此。究其原因,是因为它能带来利益。打小报告首先是与管理者亲密接触的“捷径”。他们需要了解下属动向,但不能时时盯着,告密者恰恰满足这种需要。其次,有些人缺乏自信、虚荣心较强,会通过打小报告突出自己的“能力”。看到他人被批评,他们会觉得平衡。再次,能力差的人会以此获得管理者的“信任”,弥补能力缺陷。最后,打小报告还是一种满足报复心理的手段,比如在学校里常能听到“不听我的就去告诉老师”这样的话。

  打小报告的习惯多是从小养成,在我国有着天然的“土壤”。在西方国家,用学生管理学生的方式匪夷所思。美国将军麦克阿瑟在西点军校时曾遭受高年级学员体罚,但在接受法院调查时,他始终没有说出那几位学员的名字。

  巴金在《怀念马宗融大哥》中写道:“(我们)无所不谈,但是讲的全是心里的话,真可以说大家都掏出了自己的心,也没有人担心会给别人听见出去‘打小报告’。”打小报告使人与人之间失去信任,多数人惴惴不安,没有安全感,团队气氛紧张不安,人际关系疏远戒备,要重建信任相当困难。

  从小被鼓励打小报告的孩子,会认为只要跟某些有权力的人搞好关系,就可以获得一切,丧失前进的动力。

  要改变打小报告的恶习,要从教育开始。老师要凭能力管理班级,而不是图省事,给学生错误的言传身教。爱打小报告的人要意识到这是投机取巧、损人不利己的不道德行为,日子久了会被所有人疏远。不妨反思自己是不是不自信,是不是能力有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自身。如果仍难以改变,要求助心理咨询师。对大多数人来说,我们管不住别人的嘴,只有管好自己,同时学会应对小报告。

  1.自我检讨。被告密让你火冒三丈,但此时要稳定好情绪,先自我检讨。想想自己做过哪些事、说过哪些话,让人看不顺眼。攻击告状的小人是下策,对事不对人才是永远有效的法则。

  2.沟通。一方面要与领导沟通。如果无故受冤,就坦荡地把事实材料整理清楚,有文本资料(邮件、聊天记录)更好。如果自己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就及时改正。另一方面试着与告密者沟通,直截了当地说:“你如果对我不满,不妨把话说清楚。”如果对方不承认,不必戳破,可以说:“以后有任何问题,希望你能直接告诉我。”要让他知道,不可以一再这样做。

  3.向上级汇报。当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可以告诉对方:“如果我们无法解决问题,就有必要让老板知道。”如果仍未获得解决,就直接向老板报告。

  当然,最重要的是严以律己,不要在同事间对公司的人和事发表评价,比如对老板的抱怨或对同事的不满。遵守规章制度,不要给别人把柄。和同事相处不要太过计较,吃些在明处的小亏无所谓。管好自己,不多管别人,更不要无事说人是非,打别人的小报告。

最后编辑: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