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听说过很多子女不孝敬父母或不养老的事情发生,但是近些日子层出不穷的一些极端事件却令我们不得不反思。从“机场刺母”、“博士求房”再到“公务员殴打父母”, 儿女打骂家长的案例越来越多,而且暴力行为的实施者多为12岁~16岁的青少年。这也令我开始从心理专业的角度去总结分析,这类社会现象背后的心理原因。
误区一:爱孩子,就让孩子说了算。
很多父母在童年的时候没有被关注过,满足到,因此有了孩子就加倍补偿,对于孩子言听计从,无限制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而不管是否合理,这样渐渐培养了孩子“我要,你们就应该给”的心理状态。
而当父母发现以后,情况已经无法控制。孩子会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付父母:哭闹,自虐甚至打骂父母,以这些极端的方式操控父母来满足自己。而父母经受不住孩子这些行为便一退再退,逐步瓦解掉防线。这就是孩子利用父母的“受不了”得寸进尺,同时父母的行为让孩子认为这样做是有效的。
误区二:只管孩子,无视自己。
言传身教,这是自古以来的教子之方,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身教绝对胜于言传。孩子学习的第一通道不是语言,而是看到父母是如何做得。孩子会潜移默化去模仿每天看到的行为模式,日久则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心理形态。这对于成年后孩子的人际关系以及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都会产生长久影响。
误区三:“棍棒出孝子”。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棍棒出孝子”。可以理解为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爱和期待而更加严格的管教孩子,最终孩子长大后回来感恩父母的那些管教。
这是古人的一份经验,我们不去妄加褒贬,任何行为都有它的多面性,自然也会有正向的效果的例子。而怕是很多父母因误解而去效仿,以为打孩子就是对孩子好,而恰恰我们在亲子沟通的技巧中看到,打孩子是父母最后一招了。
而这种信念是在家庭中学到的,父母在不知不觉中教会了孩子动粗,允许孩子用打人这种方式解决问题,发现事情严重了又去抱怨孩子指责孩子,结果形成了恶性循环。
很多家庭都在盲目的爱孩子,最终爱成为了沉重的负担。而我们的初衷是让我们对孩子的爱成为孩子生命中的资源和支持力,让这种爱成为孩子走向自己未来人生的原动力。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m.xinlinghuayuan.com/archives/30607
- 转载请注明: 心灵花园网 于 心灵花园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