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婚姻情感 > 移民了,家还完整吗?
2014
09-27

移民了,家还完整吗?

移民了,家还完整吗? - 第1张  | 心灵花园网     2年来,CBD的咖啡馆里,人们的问候语,已经从“你移民了吗?”发展到“老婆孩子都出去了吧?”移民公司今年又比往年多赚了50%。这场因经济危机搅动起的移民潮,70%以中产阶级为主,30%则是资产无边的各路神人,而曾经旺透一时的技术移民,已日渐衰落。

  家庭、金钱,是此次移民潮的关键词。办理人在移民诉求里填得最多的是: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这些人大多30岁以上,经济在中产以上,他们多是带着很强的自信以及对家庭未来的美好憧憬移根国外的。”龙溯签证运营总监袁希说。

  但他们如愿找到了梦寐以求的新生活了吗?也许他们未必意识到:离婚和教育等问题会成为横亘在面前的巨大障碍:长期两地分居、隐性单亲……“移民会把一个家5年10年后会遇到的问题提前打包扔到面前。”移民顾问张涛说。既然问题无法避免,那如何面对一个崭新的世界?如何让我们的梦想不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撞得粉碎?也许那些走过来的家庭,可以告诉我们,他们如何更好地面对挑战,赢得更好的生活。

  从一个家到一个人

  王君刚回过身,就傻掉了。温哥华机场的送客大厅,飞着各种未知名指示牌,各种颜色的头发在身边晃来晃去,她使劲从脑子里抓记忆,该走哪一个口,她要去取车。这是她到温哥华的第20天,3周前,丈夫带着一家三口移民过来,买好房子家具和车,就飞回国了。因为家庭移民必须要在加拿大待满5年,她是全职太太,只有待下来坐满“移民监”,而作为家庭主心骨的丈夫,还是要回中国赚钱。

  开车在路上――加拿大路宽车少,十分顺畅――“这是全世界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几个城市之一,但好山好水好无聊。”王君脑海里飞出这样一句话,她知道,接下来面对自己的巨大挑战,像巨大的波涛汹涌而来……

  “我发现自己连路都不认识,慌了。”脑子里开始接连跳出各种糟糕的处境:举目无亲,只知道母亲朋友的女儿也在这里,却从未谋面,自己好像一夜间变成孤儿,孤立无援,迷失在森林里。她失去几乎所有关系,彻底被孤立于这个美丽而友好的大陆上……

  孩子开始把我当成傻瓜

  王君终于回到家。第二天,想带6岁的儿子出门走走,去哪里呢?向妈妈朋友的女儿请教,对方约她第二天教会见。没想到,从儿子睡下后,她拿着地图,一直找到天蒙蒙亮,都没找到目的地,翻了一夜字典,才发现买错了地图。

  “当你举步维艰的时候,各种愤怒不朝自己发,就会发到孩子身上。而孩子,也会因为妈妈什么都不懂,把妈妈看成傻瓜。孩子还没到青春期,父母的权威就已经没有了。”Tao长叹一声。
   
    “我妈妈什么都不懂。”一次,8岁的儿子对老师说,Tao总算听懂了句子里的几个关键词。那一刻,她委屈极了,只能装作没听见。她难以接受,在国内,一向以她为傲的儿子,现在以白眼相对。几天后,她动手了,战争开始,她无法原谅自己竟然会用那么难听的话,诅咒自己的孩子。

  “她对朋友都很nice,但在孩子面前却变了一个人。其实她很爱孩子,但骂孩子越来越恶毒,谁都会失控。”Tao的闺密赵很感慨地说。其实赵自己也“在劫难逃”:有一个朋友的儿子今年12岁,天天宅在家,拒绝上学。赵的另一个朋友13岁的儿子正好相反,到了芝加哥以后性情大变,在中国还是个文静的孩子,现在却变成野孩子,有时彻夜不归,学校屡次发出开除的警告。

  “孩子承担了男人抛下的恶果。”到加拿大已经2年的Sherry Lee说。这里很多中国移民家庭都处于长期两地分居状态。像Tao的老公一样,随着时间推移,彼此电话越来越少,关系越来越远。在地广人稀的加拿大,你常能看见中国女人带着孩子和狗,在大街上闲逛。中国移民群落中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单女组织”,情人在留居海外又两地分居的婚姻中开始成为一种经常出现的角色,甚至成为一种常见“配置”。

  许多女人选择和平结束婚姻关系,或者默许了男人外遇,也许因为自己也有男朋友。Sherry并没有谈到自己,她说身边的女朋友都有part time boy friend。“三十如狼四十如虎,性嘛,但和在一个国家的两地分居不一样,那个地方,性的需求会更强烈,抱团取暖,太寂寞了,女人太需要怀抱了。”尽管如此,Sherry说,这不是她们真正想要的。一次,一个朋友深夜开了20公里路,泪流满面地来找她哭诉:“她说觉得没意思,我知道她是指情人关系,心的深处,还是想有特别稳定持久的感情,而不是临时取暖。”

  爸爸、丈夫,男人们都到哪儿去了?那天,Sherry给丈夫打了一个电话,说孩子突然问为什么没有爸爸和他一起出席学校家庭日,其他同学的爸爸都来了。电话那边,传来丈夫一贯平稳的声音:“孩子有他的问题,我们有我们的问题,也许我们也帮不了他,或者,这也许是一个错的选择。”挂了电话,Sherry问自己:“我这样生活,算什么?”已经3年了,她每一天醒来都这样自问。

  “说一万句,其实不如一个拥抱。”这是移民顾问张涛的亲身体验,一个6岁孩子的妈妈,每个晚上要给他电话2~3个小时,反反复复抱怨,后来张涛受不了了,一到这个点就不接电话了。1年后,知道她得了乳腺癌,回国做化疗去了。

  去还是留,离还是不离?

  王君至今记得那个来家里修草坪的35岁的林业大学硕士,一边抹汗一边调侃说:“总算还和专业有点关系。”还有一个清扫楼道的男人,在国内是一家医院的主任。“小康的,做房屋中介、保险中介、移民中介、留学中介,也有开中餐馆、按摩院、洗脚城,能在大公司做事的都很少。”

  张涛说,能在国外扎下根的,大多是在国内有一定经济和事业基础的高级打工人员,真正大富大贵的,还是会回国做生意。

  除非你嫁了外国人,不然到了国外还是中国人和中国人生活在一起,因为城市密集度低,客观的距离导致人们的关系网很疏松。

  Amanda和丈夫一起来到澳洲。1个月后,Amanda在一家教育公司找到中国留学生咨询顾问的职位,收入很低。2个月后,她老公还在“家里蹲”,老婆从开始的支持到后面无视他的存在:“他其实就是放不下面子。”后来,男人逐渐不出门找工作了,半年后,夫妻俩向移民中介咨询是不是可以在国外办理离婚。男人一定要回国,女人一定要留下。

  “许多男人受不了一切清零的落差,所以,还是女人留下的多。”王君在第4个月回国了。她把自己折腾得消瘦,看到谁都想哭,她的发型师甚至怀疑她到加拿大吸毒了。15天后,老公依然留在国内继续奋斗,王君一个人带着孩子又登上去加拿大的飞机。“我是一个勇敢的人。”

  你敢清零吗?

  听上去,我们似乎在谈论“诺曼底”的惨烈登陆,而不是探索新大陆的“伊甸园之旅”。那么还是让我们看看那些幸存者,是如何成功地在异国他乡的土壤中成长的吧。

  一位在温哥华的教师对他的中国学生说:“中国女人真的很伟大。女人独自带孩子多么孤独寂寞!但是我真的不理解你们为什么要来,难道给孩子提供一个上学环境很重要吗?”如果家人不能在一起,那真正好的教育,还存在吗?

  妈妈们开始自发组织培训学校,在国外,有各式各样闻所未闻的公司应运而生,姊妹团、妈妈联盟专门学习怎么给孩子开家长会,打发空闲时间。

  “要学会调整身份,既是母亲,但更多是朋友,家庭成员之间,更多要尊重和支持,而不是辩论和命令。”四川大学医学硕士毕业的Kitty,移民加拿大后很快又去读书了,一年后拿到药学文凭,顺利地在医院实验室找到工作,日子过得不错。过了几年还买了套house。

  在学校期间,西方的教育核心是尊重和支持,让她深以为然,所以也将这种接人待物的方式,运用到孩子教育上。“后来我发现,其实每一个家庭成员都需要。因为全新的世界最缺乏的就是尊重和支持,这就成了家庭任务。”

  “如果你能尽快脱掉国内的那层皮,比如你在国内的地位、身份和习惯的模式,不按照你在国内对孩子/家庭/丈夫的惯性期待和视角来看世界,你能找到许多有趣的地方。”你无法想象,Kitty的丈夫居然去做前台了!

 “移民生活会改变很多,有时包括你的生活模式。”Kitty周围不少移民朋友,也有人移出去又跑回国的,结果回国后已经没办法再混公务员了。

  见过最惨的一个哥们儿回来后开黑车去了,因为既习惯了国外悠闲自由的生活,不想过得太累,又不想在老外那里憋屈地生活着。

  来前一天,Kitty的老公拉着老婆孩子说:“我们到了那里,就什么都不是,但无论遇到什么,家里人都要在一起。”他是主动把人生清零的,现在,一到周末,大老爷们会载着一家人从温哥华开车去美国奥特莱斯购物,“一个小时的路程,我们其实也会因为惯性,有一些矛盾,但好几次都是在跨越两国的路上,我说一声:你看,我们又移民了!这句话就会自然提醒我们每个人,我们的生活刚进行了格式化,现在可以安装新游戏啦!”

  也是一种救赎?

  至于郑曦益(化名),移民澳洲以后,更是经历了一番波澜――刚和老公ken迈过离婚危险期,老公把国内的两个厂卖了,用他自己的话就是,提前回到澳大利亚陪娘俩儿养老了,只做一些代加工的中间业务,还开了一家搬运公司。“我们夫妻俩一致的理念是,家庭最重要。”两个事例促使了家庭的破镜重圆。一个做银行行长的朋友,忽然辞职,去崇明郊区包了50亩土地做农民了。郑曦益家里经常收到这个行长朋友送的蔬菜。有一次夫妻俩去看他,深受震撼――“那才是人生啊:老婆孩子狗,干净的食物,云舒云卷,潇洒恣意。”郑曦益说。

  另一个故事:医院副院长,常上电视台的营养专家,从不抽烟,天天在外面工作,连轴转,家里财源广进,事业亨通,可最近得了肺癌!赚钱的目的是什么?生活是为了什么?这两个故事让ken深受震撼,决定“急流勇退”,提前歇了。

  这个决定的确让人振奋,但郑曦益知道,她和丈夫一样,都要放下一些东西。“我和他都感觉得到,对方有外遇。他刚和我商量那几天,我就总想,我还能接受他吗?其实,名存实亡的夫妻关系,只要接受,也是一把保护伞,好像有一个家一样。”

  无论怎样,她先和男朋友结束关系了,其实一点都不费事,“我说老公要来了,他说知道了,再也没有联系。这是一种各取所需的关系,也算干净。”他那边也是这样吧?树挪死,人挪活,有时换一个地方,可以有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一切,都可以抛在脑后。“现在,我们关系很好,走了一圈,才知道,之所以我们一直没有分开,是因为,其实,我们都到生活里独自寻找过,没有找到比对方更好的人。”

  移民圈里的人知道,有一个“魔鬼折磨期”――移民后半年会非常不适应,而后的3~5年,因为必须长期待在异乡,他们或多或少都表示有过后悔的念头。

 但10年后,你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至少,你可以吃到干净的食物;如果愿意,你可以不太需要费力工作,过得很舒服,心里也踏实。如果一个家庭真正可以经历这些,那每个成员之间,已经是连理枝骨中骨肉中肉,这种关系,让家庭坚如磐石。”郑曦益的许多朋友又回中国去了。可是,也有很多人和郑曦益一样,扎根在这片土地上。郑曦益很清楚,她的心已经属于这个曾让她怨过甚至恨过的地方。

  “我不后悔移民。”她说。

  4个建议,写给移民后的家庭

  专家支持:韩晓燕 华师大心理系教授,主攻婚姻家庭方向

  ■ 父亲缺位,孩子也可以健康长大

  孩子是否适应环境,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生活在一起的家人。如果父亲长期不在身边,对于中学阶段的男孩子,他的确会少一个可以模仿的榜样,但是可以寻找替代性角色,比如寻找一位成年男人或者大哥哥,这个人各方面的行为规范,得到家庭成员包括父亲的认可,如果暂时没有找到这样一个人选,可以直接鼓励孩子承担男人的事情。对于女孩子,也许她会缺乏潜在的对男人的了解,无法理解男性的思维、价值观、喜怒哀乐。不过,这些都不是问题,因为现在孩子的角色模范非常多,一方面他们可以在同学间寻找,另一方面,还有强大的互联网,家长需要做的是,引导孩子与负责、成熟的人交往,陪在身边的家长,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习得控制情绪的能力。

  ■ 你在孩子心里的威信度,取决于你的自我成长

  孩子不会真的因为你不知道一个明星而看不起你,因为你还有太多地方是他/她的榜样,孩子的成长也需要依赖你,不相信的话,可以想一下,万一发生突发状况,他/她会跑出去找同学老师,还是来找你?如果真的希望能给孩子带来正面的印象,那就努力地适应环境,不断完成自我成长,当孩子看见你的努力时,他/她至少会尊重你。

  ■ 忠诚,是一个自我要求,与和谁结婚、是否长期两地分居,没有直接关系

  人性比想象的软弱得多,有好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人是情感动物。但我们的理智和个人价值标准,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果婚姻成为一个人做人的一部分,比如背叛的行为会超过其做人的底线,那么,不管伴侣在不在身边,底线就在这里,这是人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即便你们在一起,这枚定时炸弹说不准哪天就踩到了,所以,是否忠诚,和移民无关。

  ■ 夫妻关系有多种相处模式

  逐渐习惯了一个人生活,并且希望留下各自的空间。如果伴侣也接受这样的相处模式,就能达成一个平衡。
   我们要放弃先入为主的预设,夫妻可以有许多种相处模式。你要体察各自的需要,如果可以相互满足,就不要说自己的婚姻是不正常的。

  3个提醒,写给准备移民的家庭

  ■ 不要试图用移民解决已经存在的夫妻矛盾

  移民有暴露矛盾的功能。许多夫妻在移民后短暂时间内,矛盾冲突立刻显现,那是因为在移民前,也就是天天可以在一起的时候,关系已经出现问题。感觉有第三者,害怕孩子知道,于是选择离开,或是夫妻沟通有障碍?潜意识里是否希望移民后,关系会好转?用这种方式试图间接解决问题,实际上是在逃避夫妻之间的矛盾。其实,在国外问题会变得更加糟糕,面临新的环境,新问题老问题会一起来。

  ■ 问自己:我是一个固执的人吗?

  抗逆能力评估中,有一条很重要的是固执,主要是生活习惯方面的固执己见,比如固守上海菜,刮风天坚决不出门,不用任何现代化的电器等。因为这种固执体现在非常细节的生活里,所以,会激发频繁的冲突。所以,先问自己,你固执的那一点可以在异国得到满足吗?

  ■ 两地分居造成夫妻关系冷淡,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长期两地分居一定会给夫妻关系带来疏离感,你们是否已经作好了准备:给分居时间画一个预期的终结时间,多长时间见一面。

转载:《心理月刊》

2014/7/9 17:29:17

最后编辑: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