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斯和他的研究团队分析了1973~1998年期间在美国死亡的470万人的记录。他们将华裔美国人和日裔美国人的死亡日期与白种美国人的死亡日期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在华裔和日裔人口中,每月4日因心脏病发作死亡的人数要比当月的其他任何一天高出7%,如果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慢性心脏病上,这个比例将会上升到13%。相对而言,美国白种人的死亡率在每月的4日并没有出现峰值。
托马斯・斯坎伦和他的同事在一次研究中发现与6号星期五相比,13号星期五这一天因交通事故前来就诊的人数明显高出了许多。在另一项规模更大但同样存在争议的研究项目中,芬兰研究人员西莫・纳哈发现在男性的死亡记录中,只有5%与不吉利的日子相关,但在女性的死亡记录中这个比例攀升到了令人震惊的38%。
心理学认为,暗示是潜意识对外界任何现象(包括听到、看到的一切)以及任何显意识行为(也就是思考)的认同、接收和储存。暗示不具有分辨力,无论有没有反对的声音存在,暗示都会产生效果。权威的暗示会出现良好的暗示效果,但没有任何权威性的暗示仍然会产生暗示效果。心理学认为,人们都有一种倾向,即自觉或不自觉地维护“自主的”地位,不愿意受别人的干涉或控制。从这个观点看,暗示的作用往往比直接劝说或指示或命令的作用大。
心理咨询师观点:暗示可以侵入潜意识,所以长期的消极暗示一定是需要注意的。当一个人被某个声音洗脑,把别人的想法变成了自己的想法,把别人的评价变成对自己的评价,把别人的消极暗示变成自己脑海中的权威,这个时候,这样的“声音”就会长期伴随他,阻碍他的成长。对于死亡的暗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不少见的,暗示自己用死亡或者受伤来获得某些需要时,可能会更多的发生事故。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 顾歌心理专家团队 心理咨询师立木选编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m.xinlinghuayuan.com/archives/23913
- 转载请注明: 心灵花园网 于 心灵花园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