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信息 > 自杀干预手册(二)
2015
04-28

自杀干预手册(二)

自杀干预手册(二) - 第1张  | 心灵花园网

  求救信号
  求生是人的本能,大部分企图自杀的人都会有意无意地向外发出求救信号。这些求救信号一般比较迂回,经常看起来是这样的:首先当事人由于上文提到的某些原因情绪极度低落,在实质情况无改变的情况下,当事人突然很模糊地表现出找到了一个万全解决方案,而且当事人此时情绪显然又并不是那么好。比如说“我已经有办法了……”,但是又没有下文;说“这些事情已经都不是问题了”,那什么是问题?务必要追问是不是出了别的更大的问题或具体的方法是什么,如果没有,就很可疑了。突然看得很开,或者行为很反常都是要注意的。当然不是说人就不能突然想开,我们不希望出现的情况是,你以为他“想开了”,其实他是“想死了”。
  当你产生怀疑的时候,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直接开口问:“你是不是想到了自杀?”很多人很怕开口问,一是怕被人嘲笑,二是怕本来人家没有想,一问人家想了。其实如果有人突然来跟你说,让你现在扔掉一千块,你会不会因为他这么说就扔钱呢?不会的。更何况是自己的生命。如果他本来不想自杀,你问他一句是不会导致他自杀的。另外,这是人命关天的事,就不要抹不开面子了。如果当事人回答有想过要自杀,就进入第二阶段,我们要看这个人只是“想”自杀,还是真的“要去”自杀:
  询问当事人的自杀计划。(如果一个人有了很详细的自杀计划,比如到什么店,买什么药,需要多少钱,吃多少会死,在什么时候吃,一切都设计好了,那这个人十有八九是准备要实施了。)
  考虑当事人自杀计划的可行性。(如果一个人在化学实验室工作,说晚上要去吸氰化氢,这个计划可行性就很强,自杀成功率很高。相比之下,如果一个人说他要去北冰洋找一头北极熊吃掉他,这基本就不靠谱了。)
  询问当事人的社会支持系统。(比如有没有亲朋住在一起,是不是和周围人有密切接触,社会支持越少的人自杀死亡率越高,因为遇到问题周围没有人可以帮助缓冲,而且没有人会发现他自杀了来救他。)
  另外还要注意,如果当事人明显非常抑郁,但却完全否认自己想过自杀,也是很值得怀疑的。正如上文所说,80%的人都想过自杀,明明情况已经到谷底,但一点点自杀念头都没有也很少见,当事人可能在隐瞒什么。(常见情况应是想过,但是并没有真的要去做。)
  自杀干预
  如果当事人声称要自杀,且计划详细可行,这个人基本就可以划入高危人群,短时间内他大半是会去自杀的。一般来说此时就应该带当事人寻找专业咨询。以下是在发现企图自杀者后短时间内的一些与其相处原则:
  不论当事人说什么,不要离开他身边,(在找到专业人员之前,务必跟他呆在一起,因为高危人群就是离开你就可能去自杀的人群。)
  尽快向专业人员求助。
  72小时陪伴,一般72小时后应激自杀死亡率就大幅下降了。(而且不会72小时你还找不到一个专业人员移交吧……)
  切勿责备当事人,一切从理解当事人情绪的角度出发,包括理解其想要自杀的想法。
  千万不要讲道理。(人都要死了,这个世界的道理对他根本没意义。)
  可以引导他考虑如果他真的自杀身亡对周围人造成的负面影响,但不要给他施压。(前提是这个人没有人格障碍之类的,否则可能越考虑他越想实施……)
  如果一个人应付不来可以找他人求助,如你陪伴当事人,请其他人去找专业人员。
  简短结尾
  最后,心理咨询师要指明的一点是,这里所讨论的所有当事人,都是其实本质上并不想死,发出了求救信号的人群。注意人的生命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上,不论你认为人有没有权力应不应该选择自杀,人都可能自杀。一个人如果真心想死可以周密地计划部署,避开一切可能帮助,以便自杀成功。在自杀案例中是有一部分为毫无任何征兆,当事人突然自杀,或当事人明显有计划地避开所有可能的干预而成功实施自杀的情况。如果这样的案例发生在你身边,你也不需要自责,因为你根本没有机会拯救这个人,他也不需要你拯救。即使是在自杀干预过程中,我们也没有“拯救”任何人,谁有能力“拯救”他人呢?我们不过是帮助当事人多花一些时间重新考虑自杀的决定,以免他们做出令自己后悔的选择罢了。如果一个人最终选择了死亡,他是一定会去死的。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心灵花园/顾歌工作室)上海心理咨询师 选编

最后编辑: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