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信息 > 老年人的哀伤应对
2015
02-27

老年人的哀伤应对

  老年人哀伤的形式跟其他年龄的人相似,会因个人的性格、性别、成长经历及文化背景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例如,一个很外向的人会坦然地在语言和行为上表达其内心的哀伤,相反,一个中国男士可能会由于“面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过去缺乏在情感上被表明或者表达情感后的一些不愉快经历而变得沉默。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男士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可能已经建立了一套内化的资源,帮助自己在哀伤时较少感到被压垮或情绪不安,他们可能不会表达出我们期望的悲伤情绪。因此,每个人表现悲伤的形式有很大的差异性,我们需要视每个个体都使独立的。
  从我们的文化中可以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当老年人能够开放地表达自己的悲伤,整个家庭都会跟随这种模式,相反,当老年人隐藏自己的悲伤时,家庭成员的悲伤也会被压抑。此外,倘若生存下来的老年人成了家庭中注意力的核心,依赖的问题便会凸显出来。
  在帮助年老丧亲者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老年人需要被了解,并能够有一个能耐心同行的人陪伴走过这段伤心的路程。
  第二,哀伤的处理最终需要由丧亲者自己完成,他人只是从旁帮助和支持。在帮助老年丧亲者时,我们要剔除一个观念上的误区:老人在情感上是脆弱的,且在心理上是不能有效地处理自己的哀伤的。这种对老人的观念及偏见已经潜移默化地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但是研究发现,老年人有能力建立适应丧失的机制,并处理自己的人生困境。
  第三,陪伴者需要仔细留意哀伤者当时的心理需要,这样可以及时缓解一些心理压力。
  第四,多找机会与老人闲谈,让老人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念,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陪老人一起回忆往事。

心理学基本概念
  过度性精神投入(hypercathexis):弗洛伊德认为,当亲人去世时,生者的情感会随着投入重温与逝者有关的每一个记忆,并持续地发现逝者不再存在这一现实而产生波动与抽离。然而,随着时间的过去,这些经过不断投入与抽离的精力会渐渐转移到新的对象身上,直到生者的哀伤最终可以画上休止符。如果这一自然过程遇到异常的外在或内在干扰,如当事人仍停留在某种与逝者矛盾或被内疚支配的关系下,生者的精力将难以转移,因而形成延迟、夸大或病态的悲伤,这就是过度性精神投入。
  文/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心灵花园/顾歌工作室)首席心理专家 顾歌
  (本文为心灵花园网顾歌老师原创文章,所有权归顾歌老师及苏州心灵花园心理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与上海心潮健康咨询有限公司共同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老年人的哀伤应对 - 第1张  | 心灵花园网

最后编辑: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