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信息 > 心理安全感解读
2015
02-20

心理安全感解读

    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人一旦缺少了安全感,那么他将很难体会到信任他人、信任社会的快乐,严重的还会出现神经症症状。
    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感到被拒绝,感到不被接受,感到受冷落,或者受到嫉恨、受到歧视;感到孤独、被遗忘、被遗弃;经常感到威胁、危险和焦虑;对他人抱不信任、嫉妒、傲慢、仇恨、敌视的态度;悲观倾向;总倾向于不满足;表现出强迫性内省倾向,病态自责,自我过敏;罪恶和羞怯感,自我谴责倾向,甚至自杀倾向;不停息地为更安全而努力,表现出各种神经质倾向、自卫倾向、自卑等。自私、自我中心。而具有安全感的人则感到被人喜欢、被人接受,从他人处感到温暖和热情;感到归属,感到是群体中的一员;对他人抱信任、宽容、友好、热情的态度;乐观倾向;倾向于满足;开朗,表现出客体中心、问题中心、世界中心倾向,而不是自我中倾向,自我接纳,自我宽容;为问题的解决而争取必要的力量,关注问题而不是关注于对他人的统治;坚定、积极,有良好的自我估价;以现实的态度来面对现实;关心社会,合作、善意,富于同情心。
    心理医生说,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有了安全感才能具有自信、自尊,才能与他人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才能积极地发掘自身的潜力,使自我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相反,如果是一个严重缺乏安全感的人,那么他不但无法信任他人,也很难悦纳自己,始终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处在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中,所以总要想设法地去改变这种不稳定的状态,弥补自己缺失的安全感,这可以说是一种心理代偿行为。
    要解决内心的不安全感,最重要的就是检视我们对自己、对外部社会、对人类的基本评价,看看我们的焦虑和不安全感,是我们的意识或内心冲突引发的,还是被身体警觉所唤起的,如果是文化、价值观引发的不安全感,选择尝试新的文化与价值体系可能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如果自己不能调整,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是较为便捷的方法。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安全感实际上是人们对可能出现的身心上的风险的预测,以及在应对变故时的有力感或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制感。
    心理学基本概念
    安全感:实际上是人们对可能出现的身心上的风险的预测,以及在应对变故时的有力感或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制感。
    文/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心灵花园/顾歌工作室)首席心理专家 顾歌
    (本文为心灵花园网顾歌老师原创文章,所有权归顾歌老师及苏州心灵花园心理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与上海心潮健康咨询有限公司共同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心理安全感解读 - 第1张  | 心灵花园网

最后编辑: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