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变个体和人际行为的技术
此类技术着眼于直接改善适应性的认知技巧、应对方式,改变功能不良的人际交往模式。与前面介绍过的两大类技术相比,重视“多做少说”。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中有许多这样的技术。
1.问题索解(problem-solving)和应付技巧(coping skills)训练
两种方法与认知重建方法的不同点在于,它们认为行为障碍的原因是缺乏有适应性的认知技巧,而不是存在功能不良的认知。问题索解训练着重处理没有应激处境的个体的认知过程缺陷,如:不能明确问题,不能产生替代方法,不能使用“手段-目的思维”对一种替代方法进行评价和选择,等等;应付技巧训练着重处理面对问题处境时的缺陷,如在应激处境中不能识别缺乏适应性的自我陈述。“应激预防训练”是后一种方法的例子。在训练的第一阶段DD认知准备阶段,治疗师讲解焦虑的认知、生理和行为伴随现象和外部诱发因素。第二阶段DD技能获得阶段,治疗师帮助患者发展一种在其应付焦虑时能用得上的自我陈述。第三阶段――运用实践阶段,鼓励患者做内隐式想象和在实际情境中锻炼。
2.家庭作业(homework assignment)
治疗师为了将干预效应延续至访谈后,留给家庭较长的间歇期(可长达数周左右),使其有较充裕的时间发生变化。治疗师很郑重地要求家庭在会谈后至下次来前完成一些任务。作业内容通常显得出其不意,荒诞不经,有悖常理,但愉快幽默,意味深长。这些作业旨在冲击功能不良的家庭动力学模式。有的直接指向靶症状,有的则似乎与当前问题没有直接关系,是通过影响家庭的认知、互动行为而间接起作用。很多病人或家属在布置作业的当时或过后会对此反感,对于作业意义的“领悟”要到很久之后才出现。布置这些扰动作用强大的作业需要有良好的治疗关系作为基础,否则很容易引起阻抗、治疗关系中断。
(1)悖论(反常)干预(paradoxical intervention)与症状处方(symptom-prescription)
要求患者故意保持或“加重”症状行为。例如,对成天担心不能入睡者说:“睡不着觉的时候,请睁大眼睛盯着天花板某处,舌头顶住硬腭,命令自己不睡觉!”;对强迫症状可布置这样的作业:“你一直在跟脑袋里那些无聊念头斗争,但是越斗越烦恼。建议你每天拿出30分钟来集中斗个够。但一定要准时,不能有一分钟的缩短或者延长。”这是“以毒攻毒”的治疗技术,常常可以迅速控制不合意的行为。可能的机制是:有些病人及家属对于病态体验的过分关注,被治疗师故意夸张、放大,达到了让他们自己都觉得荒谬的地步,从而产生领悟,起到“刹车”的作用;在有些病人,做某种行为的指令如果来自治疗师,则原有行为的意义发生了改变,作业激起抵制、反感,治疗师的指令被违拗,正好有利于中止症状;以此相反,有些行为属于合意的行为,治疗师故意不让做,会促使病人或其家属设法去做。文学里可以找到的精彩例子是汤姆?索亚诱使小伙伴们为自己干活的伎俩DD他把漆栅栏的苦差变成了让朋友们羡慕的美事,甚至要拿苹果来交换才能分得一份活做。
(2)单、双日作业(homework for odd-numbered and even-numbered days)
要患者在星期一、三、五(单日)和星期二、四、六(双日)作出截然相反的行为。“星期一、三、五装小孩或病人,什么都需要帮助和满足,不然就发病给她(指妈妈)看;二、四、六装大人,做作业、买菜、扫地、拖地板,管理自己和家庭。星期天随便你,觉得当病人舒服,当小孩好就继续装;要觉得当小孩、病人没劲,真窝囊,就长大成18岁,那样才觉得舒服,气很顺。随便你。”与此同时,要求其他家庭成员观察患者两种日子里的行为各有什么好处。这个作业很多人并不去实行,另一些家庭会抱着困惑的态度认真执行全部任务,在行动之后深有感触。此类作业的作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治疗者的主要目的是传达一种信息,一种言外之意,引起对原有的退化、不合意行为产生领悟,并选择进步的方向。另外,面对冲突处境的人,如与父母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m.xinlinghuayuan.com/archives/1400
- 转载请注明: 心灵花园网 于 心灵花园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