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和小明都是福建人,二人在高中时代就已确定恋爱关系。当时,小张的父母曾极力阻挠过这种不成熟的爱情,都因为小张的坚持而逐渐默认并作罢。二人高中毕业后,小张在武汉一所师范学院就读,而小明则在三峡大学就读。城市的疏远同时也逐渐疏远了两人那曾经坚不可摧的爱情,进入大学后,两人因所处环境不同和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改变,多次发生激烈争吵,一直处于分分合合的状态。11月,小明非常果断地向小张提出了分手。小张为此伤心万分情绪大变,母亲见状,只好从福建赶至武汉陪读,照顾着女儿。平安夜前夕,小张离开母亲的视线后偷偷来到宜昌,试图和小明见上一面,作最后的努力挽回这段爱情,可惜小明态度仍然坚决并将电话关机失去了踪影。万念俱灰的小张便想到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她起初是自伤,未遂后投江,未遂后又欲割脉,幸被及时救下。
心理专家认为,大学生恋爱自杀有如下原因:
1.依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成年早期的发展目标为亲密对孤独。恋爱和婚姻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所以发展的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积极成果是亲密。 在恋爱中,发展亲密关系的需求不能实现,容易产生受挫感。迪尔凯姆从宏观社会学去解释自杀行为。他分析在不同时期来自不同国家的数据;并认为自杀是一种社会现象。在自杀种类中,其中之一是失调型自杀。这类自杀行为可能由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产生某些突然变化而导致。诱因可以与一连串的丧失有关,例如:失去工作、亲人、遭遇巨变而带来的孤独、社交的隔离等。在上面的案例中,小张在发展亲密关系上受挫,体验到了因为亲密关系的缺失而造成的孤独感,从而导致自杀。
2.弗洛伊德从精神分析角度去解释自杀行为。他认为自杀基于抑郁,并视自杀为“谋杀”。他认为当个人失去了一个他既爱又恨的个体时,而又将此个体内化,会由内引发出对该个体的一种侵略性或攻击性的感觉。若这些感觉非常强烈,该个体会进行自杀行为。在上述案例中,小张无法见到她的男朋友,自己的愤怒无从发泄,转而攻击自己。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顾歌情感俱乐部 选编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m.xinlinghuayuan.com/archives/13678
- 转载请注明: 心灵花园网 于 心灵花园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