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疗是以家庭为对象实施的团体心理治疗模式,其目标是协助家庭消除异常、病态情况,以执行健康的家庭功能。家庭治疗的特点:不着重于家庭成员个人的内在心理构造与状态的分析,而将焦点放在家庭成员的互动与关系上;从家庭系统角度去解释个人的行为与问题;个人的改变有赖于家庭整体的改变。
家庭治疗的历史虽短,却有漫长的过去。多年来,为保护医患关系的隐秘性,治疗者一直反对将患者的家人纳入到治疗之中。弗洛伊德流派的治疗者将真实的家庭排除在治疗之外,而试图揭示无意识、具投射性的家庭特点。罗杰斯流派也远离来访者的家人,他们为来访者提供了无条件的关注。医院的精神病医生也不鼓励家人来访,因为这些人可能会破坏医院的良好氛围。20年代50年代的一些集中性进展导致了一个新观点的产生,即家庭是一个生动的系统,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精神病专科医院观察到,通常当病人的情况有所好转时,家庭中的某个人则会出现问题,改变家庭可能是有效的途径。这些观察推动了家庭治疗运动的开展,但由此所产生的兴奋感使研究者的观察结果与结论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观察的结果是精神分裂症行为与家庭相适应,结论则是家庭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原因。家庭被看做“系统”的产物,而不是因居住在一起而分享共同特征的个体特征。因此,家庭系统这一新的名词应运而生。
家庭治疗在医院精神病学、小组动力学、人际精神病学、儿童指导运动以及精神分裂症研究的发展之下得以促进和发展。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家庭治疗的黄金时期。
我国家庭问题研究发现,家庭环境与儿童的学习障碍、自我意识、问题行为及个性之间相关,而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学业成就有影响。儿童的行为问题,如攻击反抗、违纪越轨、焦虑抑郁、孤独退缩及各种身体不适等,可以预测青少年期与成人期的种种问题。
研究还表明不良的家庭社会心理因素会增加患神经症危险性。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如拒绝、偏爱及过度保护,易使子女患神经症。国外研究表明家庭治疗针对各种精神疾病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有助于协助家庭适应其发展历程中的各种困难,恢复正常的家庭结构,提高各种精神疾患的生活质量。例如,一项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在对其语言及非语言行为的管理风格的研究表明:更多的父母有必要技巧地管理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这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良好的支持作用。另外有研究发现家庭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优于单纯用抗精神病药物,并能矫正病人的某些病态人格。
系统家庭治疗是最早传入我国的,家庭治疗师在与神经症家庭会谈时,感受到一种来自于父亲(母亲)的强大力量,他(她)的价值观成了家庭的强势力量,并且往往符合社会当时的正面价值。这种力量从正面看是家庭对自身命运的强烈关注,从负面看是一种强加于家人的“超价观念”,使家庭内部弥漫着的冲突和压力,恰恰是促使孩子以“病”来使得家庭压力移转的动力所在。一旦症状出现,冲突会因家长的刻意控制有所减弱。
另外,还有不少治疗师分别对其它精神疾病,如躁郁症、婚姻问题、人格障碍、心理因素所致的生理障碍(摄食障碍、心因性呕吐)、儿童期精神障碍(包括学习技能障碍、抽动障碍、品行障碍)等进行了家庭治疗,均表明该项治疗适用于中国,且效果良好。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心灵花园/顾歌工作室)上海心理咨询师 选编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m.xinlinghuayuan.com/archives/12378
- 转载请注明: 心灵花园网 于 心灵花园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