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拖延症是指“将之前的事情放置到明天”,拖延症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日积月累,特别影响个人发展。
单纯的做事拖拉或是懒得去做,只能定义为“拖延”,也仅是一种坏习惯,改正它并不难。当“拖延”已经影响到情绪,如出现强烈自责情绪,强烈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时,才能称之为“拖延症”。
心理学家认为,很大一部分拖延症是通过长期建立条件反射而形成的。一个人认为自己5天之内可以做完一件事情,所以在离期限还有15天的时候一点不着急,直到最后只剩5天了才开始。 这种紧迫感和焦虑往往促发人的斗志,会让自己觉得,自己只有在压力状态下才有做事情的状态。最后拿到成绩的时候,成绩往往不是很差,这样子就强化了自己最适合在最后期限之前短期高压的状态下工作的心态,并且对以后的行为不断进行自我暗示。除了能够在短期时间内完成任务的拖延之外,还有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任务的。
心理学家把拖拉者分成基本的三类:
鼓励型,或者说找刺激型,他们盼着最后几分钟忙碌带来的快感;
逃避型,他们回避失败的恐惧,他们非常关心别人怎么看自己,他们更希望别人觉得他是因为太懒才没成功而非能力不足,不够自信;
决心型,他们没法下决心,不下决心就可以回避对应对事情的拖拉。
如果你有以下的想法,则很有可能是得了拖延症:
1. 我太忙。我一直拖着没做是因为我一直很忙。
2. 顽固。你催我也没有用,我准备好了自然会开始做。
3. 操控别人。他们着急也没用,一切都要等我到了才能开始。
4. 对抗压力。因为每天压力很大,所以要做的事情一直被拖下来。
5. 受害者心态。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这样,别人能做的自己做不到。
心理咨询师点评: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拖延现象已经成为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虽然并不适应它。他们不能按时履行承诺的事情,忘记购买某件需要的东西,每天都在往后推迟一两件事情。针对自己的情况,找到您拖拉的原因,弄清楚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心灵花园/顾歌工作室) 选编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m.xinlinghuayuan.com/archives/12213
- 转载请注明: 心灵花园网 于 心灵花园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