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信息 > 中国将真正成为傲视全球的强国
2014
09-26

中国将真正成为傲视全球的强国

    在中国发展崛起的道路上,最需要的是安定、和平发展的环境,中国未来几年必定在GDP总量上超过发达国家。中国在各项综合国力目标都将逐步上升,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只是时间问题。与日本同样处在停止状态的美国也感到了时间的紧迫,开始以重返亚洲的战略来对中国进行干扰。
    一些观察家和政治家很冷静地指出,美国利用东亚的矛盾,坐收渔利。沉浸在东亚民族主义中的中日韩立即上钩,开始互相内斗,失去了东亚整合形成世界一级的大局观,而美利坚则顺利地作一回渔翁,让鹬蚌相争最后都成为自己的猎物。这种观点看似很冷静、宏观,但是忽略了重要一点的是,美国的棋子――日本,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棋子,在某种意义上,棋子也并非完全甘心作为利用的角色,而具有一定的独立意志。日本,特别是日本的右翼,具有比美国更加强烈和焦急的心情来遏制上升的中国。
    以钓鱼岛为契机,利用中国领导层换届集中于内政的交接,一方面将钓鱼岛由托管地位转化为国际法意义上的实质占领,逼迫中国咽下这颗苦果;同时激发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争取将中国拖进一场其并不占优势的、局限于海上的小型军事冲突,让中国再尝海上败绩。同时以此来扰乱中国现代化的步伐,争取第三次用外力的因素重新打断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断中国百年国运的上升路线,让中国从上行转化成下行。日本右翼的险恶阴谋不可不察。
    要了解日本人的行为模式和他们的下一步,就必须深刻了解和体察日本的国民性和国民精神特征。如果从合理的角度来看,东亚经济一体化在中国的整合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日人民币和日元的直接结算更是对美元体系的釜底抽薪。想必日本的政界精英也看到了世界大势,美元帝国的时间已经开始倒计时,世界各地的区域化时代必将重现。遑论中日经济的整合已经到了彼此密不可分的地步,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日本也是中国的第三大出口市场。 理论上日本人如可正常思维的话,应该是争取搭上中国顺风车,争取人民币和日元成为亚洲、并进而成为世界的“双子货币”,彻底颠覆西方统治世界的霸权,成就亚洲人的时代。考虑到历史上美国曾经在日本仍上两颗原子弹,日本更应该将矛头指向美国才对。
    这是正常人的思维,但是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和思维模式是正常的和理性的吗?答案是否定的。日本人的精神世界从来就具有非理性、非常规、偏执和极端的特点。 只有对日本独特的思维模式和精神世界有深刻体察,我们才能看清日本的非理性的精神特征。
    日本今天就是在进行一场新的博弈,博弈的是钓鱼岛,潜在的博弈的是背后的琉球群岛和日本的国家命运,日本要拿自己的国家命运搏中国的国家命运,而且搏的是百年中日国力消长的大势。搏输了,日本要老老实实回到诚服中华盛世的时代,甚至会向中国顶礼膜拜;搏赢了,则东瀛之祸再起,中国周边不再有安宁。考虑到日本历史上曾两次打断中国现代化进程,日本右翼非常期待能够第三次打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他们虽然口头言中国必称“支那”,其实心里最恐惧的是在回到中华文化主导亚洲甚至世界的时代,这样日本永远不可能再成为第一,在中华盛世下,日本永远不可能再翻盘。中日角逐的的确是百年命运:中国过去一百年多年由盛到衰、又由衰再转盛,中国21世纪的崛起和文明复兴,决定的又是本世纪100年的命运。同样日本百年由崛起到衰落,到21世纪的国运彻底衰败,这个100年日本再也没有日本第一的资本和任何机会。日本妄图通过赌博来重新改写百年历史。
    虽然中日的这场竞争绝非短时间就能结束,中日之间大“势”的此消彼长绝非一个回合就能乾坤鼎定,但是可以预见到的是,中日之间不会发生大战,甚至不会发生直接的军事战争,但是中日将进行激烈的“扳手腕”的较量,将进行国民意志和国民精神的总体较量,这是一场精神上的决斗,两强交战勇者胜。中日的国民意志大较量将延伸到政治、经济、能源、地缘、货币、软实力、国民耐力与持久精神等各个综合领域。 在接下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必须放弃中日友好的幻想,对于日本这样服力不服理的民族,中国必须在这场严酷的激烈角逐与临界对峙中展现出对日本的压倒性优势,体现出新中国顽强坚韧的国民意志和不怕牺牲的国民精神,该亮剑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亮剑,让日本体会到中国泰山压顶般的力量和威势。我们应将过去100年的账单一起寄给日本,应该让美国和日本重温波茨坦公告:日本必须归还一切窃取中国的领土。日本领土仅限于九州、本州、北海道、四国四个岛屿。 琉球群岛的问题应该成为中国向美国交涉的重点,作为战败国,日本无权过问中美间的交涉。
    历史将证明,日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错误地选择了对手,进行了一场错误的赌博。日本赌上的将是其百年的盛衰,当中国越过日本设置的赌局后,西出太平洋,彻底越过第一岛链,就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崛起了。中国将真正成为傲视全球的世界强国。
    (王克 撰写)
最后编辑: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