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肃然起敬的东西已经成为一种标准时,你下意识里如何不对它怀有一种深深的敬意呢? 但问题在于,研究人的主观范畴的心理学和研究物质、宇宙等的客观范畴的物理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范畴。把客观范畴的科学的标准置于主观范畴的学科,可不可能? 从詹姆斯开始,就已经有人对心理学能不能成为一门‘科学’表示怀疑。至今,心理学发展了100多年,对了解、改善人类的生存境地有了巨大的贡献,但整个的心理学却一点都看不出有摆脱库恩的‘前范式’境况的可能。
关键的问题也许在于,绝大多数的心理学家一直都把来自于另一个范畴的‘科学’标准奉为神明,却忽视了心理学的主观特质。当自己活生生的体验同‘神明’相矛盾时,多数的心理学工作者就放弃了自己的直接体验。但真诚如罗杰斯则将这个矛盾保留住,直到他开始接触存在哲学的时候,他终于找到了共鸣和支撑。
心理专家说‘支撑’,是因为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同‘神明’做斗争是一个非常孤独的事情。 自然,接触存在哲学后,罗杰斯并未就此摆脱了矛盾,或者说,就把科学检验标准给丢弃了,而是一直都在做科学哲学的探讨,试图寻找属于心理学自己的科学标准。这是一个艰难的任务,罗杰斯最终也未找到。他晚年时,有人提出‘软科学’的概念,试图为心理学、管理学、生物学等不具备‘简单可重复性’的学科量身定造出一套检验标准。现在,软科学的概念愈来愈被科学哲学家所重视,它也许会为心理学 由此想,即便人性恶,或有恶,一样也须真正的投入工作,而一个被扭曲的个体要达到这一点,罗杰斯的三个治疗条件具有巨大价值。
上海心理咨询师 选编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m.xinlinghuayuan.com/archives/9126
- 转载请注明: 心灵花园网 于 心灵花园网 发表